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流黄出而朱草生(《淮南子》)

汉字身世小档案

■ 《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这是引申义,本义应当是佩璜。

■ 根据五行学说,黄为五种正色(青、赤、白、黑、黄)之一,居于中央,因此被古人崇尚,用作皇家的颜色。

辽宁牛梁河遗址近日出土了一位手握双龟的老人的遗骨,有专家称是黄帝的遗骨,证据之一是黄帝之“黄”在甲骨文中即是乌龟的形状。这真是无知者无畏。我们且来看一看“黄”字的原始字形及其演变。

黄,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象形字,至于像什么东西则众说纷纭。有人说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由火光而联想为黄色之意;有人说箭射中了靶心,靶心为了醒目起见,用赤褐色的泥浆涂抹,因而引申为黄色之意;还有人说像佩玉之形,上面是系带,中间是双玉相连,下面是穗子,这种玉后来就叫作“璜”;但是徐中舒先生则认为“像人佩环之形”,中间的圆环形就是佩环,并引《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来证明“此为佩玉有环之证”。徐中舒先生此说最有说服力。

黄,甲骨文字形❷,称“黄”乃乌龟之形大概就是从这个字形附会的,但这个字形仍然承甲骨文字形❶而来,只是形体略加变化而已。金文字形❸,早期的金文字形继承了甲骨文的模样,但是晚期的金文字形❹,则区别很大,有学者认为此后的金文系统明显和佩玉有关,不再像此前的字形争议之大。仔细观察金文字形❹,中间的玉和下面的穗子历历可见,上面是“止”,人的脚,佩玉行走,“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果然如此!这个字形最能证实“黄”乃“佩环之形”。金文字形❺,上面编结系带的样子清晰可见。小篆字形❻,同于金文。

《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这是引申义,本义应当是佩璜。根据五行学说,黄为五种正色(青、赤、白、黑、黄)之一,居于中央,因此被古人崇尚,用作皇家的颜色。“璜”这种玉多为黄色,所谓“黄石为璜”,“黄”因此而引申为黄色。《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盛世的若干特征,其中说:“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而朱草生。”甘露、竹实、流黄、朱草都是祥瑞之物,“流黄”即指褐黄色的玉。

《淮南子·汜论训》中有言:“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征伐别国,不能杀黄口,不能俘虏二毛。“黄口”指幼儿,雏鸟的嘴巴是黄色的,因此借用来形容幼儿,至今口语中尚有“黄口小儿”的称谓。“二毛”指老人,老人头发斑白,半黑半白,故称“二毛”。根据古人的说法:“人初老则发白,太老则发黄。”因此也用“黄发”来指代老人。《尔雅·释诂》中说:“黄发、齿、鲐背、老,寿也。”“(ní)齿”指老年人牙齿落尽后重生的细齿;“鲐”(tái)是鲐鱼,背上有黄色斑纹,老年人背上若生斑,就称“鲐背”;“”(gǒu)是老年人脸上的寿斑。古人认为这些都是老年人高寿的征象,都是值得祝贺的事情。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