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鹑衣百结 |
字源 | 鹑衣百结为什么比喻衣衫破烂?明代戏曲作家王錂改编的《寻亲记》一剧中有云:“古云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原宪鹑衣百结,颜子箪瓢陋巷。” “颜子”指孔子的学生颜回,为人谦逊好学,孔子曾称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原宪”也是孔子的学生,一生贫寒,竟至于“鹑衣百结”。那么,“鹑衣百结”为什么用来比喻衣衫破烂?这种破破烂烂的衣衫跟“鹑”又有什么关系呢? 先来看“鹑衣”。“鹑”就是鹌鹑,但是古人分类极细,羽毛上面无斑者称“鹌”,有斑者称“鹑”。明代字书《正字通》解释说:“鹑尾特秃,若衣之短结,故凡敝衣曰衣若悬鹑。”鹌鹑的尾巴很短,层层叠合在一起;“敝衣”即破旧的衣服,上面层层打满了补丁,看上去就像鹌鹑秃尾巴上的斑斑点点一样,因此称作“鹑衣”或“悬鹑”。“悬”是悬挂,“衣若悬鹑”的意思就是:人披着层层缀满补丁的衣服,就像披挂着鹌鹑的秃尾巴走来走去一样。多么形象的写照! 再来看“百结”。唐代大型类书《艺文类聚》卷六十七引王隐《晋书》曰:“董威辇每得残碎缯,辄结以为衣,号曰百结。”“缯(zēng)”就是帛,丝织品的总称。董威辇穿着用碎布缀成的百结衣,这种行为当然是名士派头,跟衣衫褴褛的穷人完全不同。 不过“鹑衣”和“百结”的样式还有区别。“鹑衣”用鹌鹑秃尾巴上的斑点来比喻破衣服上的层层补丁,而“百结”则是将残碎布条打结。既有补丁又有打的短结,这件衣服可真够破烂的!因此人们就将这两个词组合起来,是为“鹑衣百结”,极言穷人所着的破烂衣衫。 ![]() 《流氓图》局部,明代周臣绘,纸本淡设色,一五一六年,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周臣,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是“吴门画派”的先驱,也是明四家之唐伯虎和仇英的老师。擅长人物、山水,画法严整工细,被称为非院派的民间“院派”画家。他的人物画非常出色,用铁线描法,人物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具意态。 《流氓图》又称《乞食图》,原为册页,共有十二开,画二十四个乞丐形象。后被人拆散装裱成两卷,分别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和檀香山美术馆。“流氓”即流民,因天灾人祸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不得已乞食于路。作者在题记中说:“偶记素见市道丐者往往态度,乘笔砚之便,率尔图写。”这些流民形象,老幼病残皆有,个个衣衫褴褛,憔悴枯槁。最左的老婆婆,目不能视,一足痈疽,怀中尚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她的全部家当只有一只瘦小山羊,令观者鼻酸。如周臣这样不加修饰、如实描绘社会最底层人物,在古代绘画史中极其罕见。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