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的字头图解

国家通用规范级字(第 6305)
字形图解图片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阜 队 坠 墮 隨 隋 㐱

”的拼音和发音口型

huī

h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u的发音轻短,然后滑向ei,嘴形由圆到扁。

”的字形演变

”的字源解说

”是“”的本字;“”又是“”和“”的本字;而“”是“”和“”的异体字。,甲骨文阜,石阶,代山崖倒写的“子”,头朝下掉落),表示小孩从山崖坠落。有的甲骨文用倒写的“人”(头朝下坠落)代替倒写的“子”(坠落的孩童),表示大人从山崖坠落。远古山民将夭折的婴孩和死去的成人从山崖抛入深谷,即原始的抛葬式天葬。晋人歌吟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正是这种葬俗。金文“坠”在“队”的字形基础上加(像被包裹、捆绑的尸体)、加“土”(埋),表明抛葬风俗后期发展成土葬。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人”写成“又”,同时加“月”(肉,借代躯体)另造“”,表示抛葬坠谷的尸体。篆文误将早期篆文字形中的“土”写成“工”,导致“”的本义线索隐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再加另造“”代替“”。,楷书隋,抛葬“隳”的变形,长须飘逸的老人——参见“参、珍”),表示抛葬老人。造字本义:动词,远古先民将死去的老人从山崖抛入深谷,即原始的抛葬式天葬

”的字义引申

”的词汇分类

①本义,动词:将死去的老人从山崖抛入深谷。  本义只见于古文(隳堕 隳颓)    

②动词:使崩溃、坠毁,完全摧毁。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隳摧 隳突  /  颓隳) 

隓,《说文》:“败城曰隓。”,俗。——《广韵 • 支韵》

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老子》第二十九章

甲之事兵之事也,刈人之颈,刳人之腹,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吕氏春秋 • 顺说》

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坏,而灵光岿然独存。——《文选 • 王延寿 • 鲁灵光殿赋》

一夫作难而七庙。——汉 • 贾谊《过秦论》


  • 海风    评论“”字网页    2020-05-19 22:43:55来自PC端
    (“隳”的变形,长须飘逸的老人——参见“参、珍”)是不是写错了?下面的部分应该是心的变形(见忝)隳表示心情沉重,情绪跌入低谷。
海风  回复  海风    2020-05-19 22:46:20来自PC端
隳,读音同灰,表示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