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及,逮也。从又,从人。,古文及。秦刻石及如此。,亦古文及。,亦古文及。” 【釋形】 及,甲骨文 、、,从人,从又(手)會意。其又(手)皆在“人”背後之腿部,以示追捉人。金文或與甲骨文同,或添加彳、或辵,以表前面之人行走(或跑),後面之人在追捉。本義為逮捕,因以為追及。 【釋義】 1.jí巨立切 (一)捉、追及。卜辭:“貞,乎(呼)追寇及。”(合集566)又“貞:犬追亙(之)及。犬追亙亡(無)其及。”(合集6946正)荀子·修身:“夫驥一日而千里,駑馬十架則亦~之矣。” (二)說到,提及。毛公鼎:“父,巳曰彶(及)(茲)卿事寮、大史寮于父卽尹。”此“曰及”卽說到。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義。” (三)比得上。毛公鼎:“敃(旻)天疾畏(威),司(嗣)余小子弗彶(及),邦(將)害(曷)吉?”此“弗彶(不及)”卽比不上。一說:及卽急。“司余小子弗及”,商周金文註:“司讀為嗣,繼承。……一說司讀為思,助詞。彶讀為及,……句謂:我繼位小子德行不及先王。”戰國策·齊策一:“君美甚,徐公何能~君也?” (四)連詞。連接並列成分,同“與”。鄭鄧伯鼎:“奠(鄭)登(鄧)白(伯)彶(及)弔(叔)乍(作)寶鼎。”曶鼎:“廼卑(俾)□[限](貽)曶酉(酒)彶(及)羊。”左傳·桓公元年:“夏,四月丁未,公~鄭伯盟于越。” (五)介詞。 (1)表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相當于“與”、“和”。不簋蓋:“女(汝)彶(及)戎大(敦)(搏),女(汝)休,弗(以)我車圅(陷)于(艱)。”師詢簋:“卿(嚮)女(汝)彶父卹周邦,妥立余小子(載)乃事,隹(唯)王身厚。” (2)表示動作的時間。趁著、等到……時候。中山王鼎:“寡人庸其(德),嘉其力,氏(是)以賜之氒命:隹(雖)有死辠(罪),及參(三)(世),亡不若(赦)。”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彼眾我寡,~其未濟也,請擊之。”(濟:渡河。) 2.qí渠之切 (六)通“其”。語气副詞。鄭虢仲簋:“子子孫孫彶(其)永用。” 【字例】
保 卣
不簋蓋
曶 鼎
鄭虢仲簋
伯庶父簋
秦公鎛
姑馮勾鑃
邾公釛鐘
徐王義
楚觶
王孫遺者鐘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