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張,施弓弦也。从弓,長聲。”
【釋形】
張,甲骨文,从弓,从収,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謂“可釋張”。金文从弓(或从糸),从長,長亦聲。長,與“短”相對,其與弓合體,示拉長之弓弦,糸,意指弓之弦,拉弓必長弦,拉弦必張弓,弓、弦(糸,表示弦)爲同,卽為張大義。漢簡中“”為“張”的古文字體。
【釋義】
(一)大也。中山王壺:“隹(唯)(德)民,隹(唯)宜可(張)。”詩經·大雅·韓奕:“四牡奕奕,孔脩且∽。”毛傳:“脩,長;張,大也。”或為“強大”意。左傳·昭公十四年:“臣欲∽公室也。”杜預註:“張,強也。”
(二)氏稱。九年將軍戈:“將軍張。”廿年距末:“張乘”。廣韻:“本自軒轅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風俗通:“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又說張氏,世仕晉,晉分為三,解張,字張侯,自此晉國世有張氏。見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