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櫟,木也。从木,樂聲。”
【釋形】
櫟,甲骨文,金文形同,从木,樂聲。樹名,山海經·西山經:“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檀。”郭璞註:“櫟,卽柞。”
【釋義】
古邑名(櫟,讀yuè)。春秋時晉、楚、鄭三國各有櫟。秦時設縣,治所在今陜西臨潼北渭水北岸。四年樛斿戈:“四年相邦樛斿之造,櫟陽工上造(間)吾。”元年丞相斯戈:“元年丞相斯造,櫟陽左工去疾工上”。春秋·桓公五年:“鄭伯突入于~。”渭水以北周有櫟邑,秦獻公二年(前383年)由雍遷都櫟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遷都咸陽,改櫟陽為縣。前206年,項羽分三秦,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
【字例】
四年相邦
樛斿戈
四年相
邦戟
櫟陽矛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