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源辞典,字源查询,字源网">
說文:“,叉卑也。从又,虘聲。”
【釋形】
,甲骨文、,从又,虘聲。金文亦同,甲、金文或不从又,以虘為。
【釋義】
1.zhā側加切
(一)取,奪取。盨:“受(授)奪行道。”
(二)方國名,或族名。克罍蓋:“、羌、(、貍)、、、馭、(微)克、匽(燕)入土眔氒(或又)(司)。”殷瑋璋北京琉璃河出土西周有銘銅器座談紀要云:“本銘中的羌、(馬)、、、馭、(微)等字,都是商殷時期的方國或族名。”(據周寶宏近出西周金文集釋)另一說首一字讀“事”,讀為徂,讀為于,“事羌、貍徂于馭、微”,卽治事(指封疆)從羌、貍至于馭、微之地。羌、(貍)、馭、微是所封燕國南北邊界上的四個地名。
(三)嘆詞。大盂鼎:“在(于)(御)事,,酉(酒)無敢。”此句意為:在治理政事的時候,啊,可不能沉湎于酒。此之“”讀“酖”。另見“”字條。
(四)人名。壺:“乍(作)父辛彝。”,是父辛之子。
2.cú昨胡切
(五)通“徂”。往,到。散氏盤:“至于邊柳、復涉,陟(越),。”文獻作“徂”,詩經·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於艽野。”
3.zǔ則古切
(六)通“祖”。平鐘:“仲平善(祖)考鑄其游鐘。”戊爵“戊”。
4.qiě七也切
(七)通“且”。連詞。王孫遺者鐘:“中(終)(翰)(且)(揚),元鳴子(孔)。”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