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jī箕)廣韻古奚切(丅笄)

說文:“筓,簪也。从竹,幵聲。古今切。”

【釋形】

筓,金文不从竹,作丅。代金文為象形字,象古代髻髮、冠之簪針形。是古代用來固定髮或連結冠髮的針形首飾。筓,據文獻記載有二:一為首服;二為女子成人行筓禮。(1)首服。筓有二:一為安髮結之筓,亦稱鬠筓,纚筓,男女均有。一為固弁冕之筓,以紞懸瑱,垂兩旁,以玉為之,稱玉筓,亦稱衡筓。婦女盛飾用副,則亦用衡筓以安副,亦稱副筓。儀禮·士冠禮:“賓揖之,卽筵坐,櫛設筓。”賈公彥:“凡諸設筓有二種,一是紒內安髮之筓,一是皮弁、爵弁及六冕固冠之筓。今此櫛訖未加冠卽言設筓者,宜是紒內安髮之筓也。若安髮之筓,則緇布冠亦宜有之。”禮記·內則:“子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縱、筓、總。”儀禮·士喪禮:“鬠用組,乃筓。”此均言男子安髮結之筓。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在其右。”鄭玄:“纚,縚髮。筓,今時簪也。”此言女子安髮結之筓。周禮·夏官·弁師:“五采繅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筓,朱紘。”儀禮·士冠禮:‘皮弁筓,爵弁筓,緇組紘,纁邊,同篋。”鄭玄:“筓,今之簪,有筓者屈組為紘,垂為飾。”此均言固弁冕之筓。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筓。”鄭玄:“王后之衡筓,皆以玉為之。唯祭服有衡。垂于副之兩旁當耳,其下以紘縣瑱。”·鄘風·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筓六珈。”:“副者,后夫人之首飾,編髮為之。筓,衡筓也。珈,筓飾之最盛者,所以別尊卑。”男子固弁冕之筓亦得稱衡,如左傳·桓公二年:“衡、紞、紘、綖,昭其度也。”杜預:“衡,維持冠者。紞,冠之垂者。紘,纓從下而上者。綖,冠上覆。”

(2)女子成人行筓禮,如男子之行冠禮。女子十五歲,可許嫁,行筓禮,並有字。未許嫁,二十歲行筓禮。髮作結,用筓,故稱筓禮。禮記·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筓而字。”鄭玄:“以許嫁為成人”。 禮記·內則:“十有五年而筓,二十而嫁。”鄭玄:“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筓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筓。”言女子十五歲,可以許嫁,許嫁則筓。如未許嫁,則二十而筓。

【釋義】

(一)筓,簪飾。幾父壺:“同中(仲)(宄)西宮,易(賜)幾父丅(筓)(賁)六、僕亖(四)家、金十(鈞)。”筓賁六,賁(bì),說文:“賁,飾也。”衛盉有“麀(賁)兩。”與此“筓賁六”之同義,詩經·鄘風·君子偕老:“副筓六珈。”:“筓,衡筓也。珈,筓飾之最盛者,所以別尊卑。”左傳·桓公二年:“衡,維持冠者。”其云“六珈”,指加在頭上的六種玉飾。筓,文獻亦作“簪”,史記·春申君列傳:“使欲夸,為瑇瑁簪。”銘文之“筓(賁)六”,當言筓飾有六種玉。

(二)族徽。亞筓觶:“亞丅(幵、筓)乍(作)父乙(尊)彝。”

【字例】

筓 觚

筓箁鬲

幾父壺

亞幵觶

亞幵合文

圖①、②出土于新疆尼勒克縣加勒克斯卡茵墓,發掘出土銅簪2件,其①簪首飾一展翅飛狀鳥,簪長12釐米;其②簪首為人面形,簪身長約17釐米,均為圓錐形。圖③—⑩出土于陜西扶風縣齊家村、云塘村、任家村等西周製骨作坊,遺址出土了長短不一,形狀各異的圓錐形、六棱形、竹節麻花形、菱形、橢圓形等數以千種骨筓,長短从4.2釐米至20釐米不等,有的骨筓有人頭形、蚌雕人頭像、鳳鳥形、圓錐形和方錐形筓帽等等。圖⑪出土于云南劍川縣海門口遺址,有骨簪24件,有條形長10釐米、最寬1.45釐米,有長條弧形,長7.6釐米、寬0.7釐米、厚均0.4釐米。圖⑫為內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發掘簪,動物骨骼磨製而成,殘長17.7釐米、橫截面最大徑0.8釐米,細長圓柱體形。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3: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