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箙,弩矢箙也。从竹,服聲。周禮:‘仲秋獻矢箙’。”
【釋形】
箙,甲骨文
,象盛矢於器之形。其中間是一枝(或二、三枝)箭,箭頭朝下插入於盛器。金文或與甲文同,或盛二矢、三矢。有備用之義,應為
、僃之初文,後通作箙。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其字本義象箙形,中或盛一矢、二矢、三矢,乃由从一矢之
變而為
。”“由
又轉訛而為
、為
,又由
而通叚作服,又加竹而為箙。”
【釋義】
盛矢器。毛公鼎:“金
(簟)
(笰)、魚
(箙)、馬四匹。”文獻或作服。詩經·小雅·采芑:“簟茀魚服。”魚服,卽魚皮製作的箭袋。
簋:“隻(獲)馘(聝)百,執
(訊)二夫,孚(俘)戎兵
(盾)、矛、戈、弓、僃(箙)、矢、裨、胄,凡百又卅又五
(款)。”周禮·夏官·司弓矢:“中秋獻矢~。”鄭註:“箙,盛矢器也。”
【字例】
.JPG)
箙 斝
.JPG)
箙榮鼎
.JPG)
箙參父
乙盉
.JPG)
父乙觶
.JPG)
祖乙卣
.JPG)
串作父
丁鼎
.JPG)
子壺
.JPG)
羊箙鼎
.JPG)
盤 文
.JPG)
冊戉父辛卣
.JPG)
戉箙卣
.JPG)
隹 尊
.JPG)
毛公鼎
.JPG)
啓 卣
.JPG)
敚戟
.JPG)
箙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