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覿
字源
覿(dí狄)徒歷切(觌)

說文:“覿,見也。从見,賣聲。”
 【釋形】
 覿,金文不从賣聲。其左部之形,猶如三個“(岕)”;或為“坴”,金文作“”。(岕):讀jiè,音戒,說苑云:“介之推逃隱綿上山中,特表其山曰介山。俗作。”“坴”,陸字所从“坴”形符(金文作),覿之左旁與說文陸字籀文作,右旁形符相同。亦表山地義。其與“見”會意,表示山嶺顯現直面所見。因以有順從、親意義,親密是之引申義。目、見意近,故校補訓為“睦”。說文:“睦,目順也。从目,坴聲。一曰敬和也。”
 疑為睦,讀mù音。金文編收為“覿”,劉釗先生亦釋為覿的本字,云:金文覿字作:
 金文編六二○頁
 字从三“圥”从“見”。因从“”聲,而又从 “圥”聲,故从“”聲的字又可以从“圥”聲作。字从三“圥”只是一種繁複的寫法而已。
 說文:“也。从貝聲。”字與貝字組合成形聲字後,又作爲一個聲符與其他形體組合,成了一個使用頻率較高的構形因素。古文字中从“”聲的字經常可以省去義符“貝”,而只保留聲符“”。
 古璽犢字作:
 (0860)
 曹錦炎先生曾有文進行過精彩的論證,指出該字从“”从“牛”,應爲从“牛”“”省聲的“犢”字。字又从“邑”作:
 (2072) (2070) (2071)
 从“邑”是古璽姓氏字的繁化慣例,用以表示是姓氏字的專字。字又作:
 (0660) (0379)
 省去“圥”旁,這是戰國文字常見的“省頭”的一例。古璽“句犢”合文作:
 (3430) (0353)
 ……
 字也省去所从之“圥”。因爲犢字从聲,而字从聲,犢和的聲符從根本上説是一致的,都是“圥”字。但是在戰國文字中後世从“”聲作的字大都卻不从“”,而是从犢,也就是將聲符“”繁化爲聲符“犢”。但在構成字時,往往將犢省去“貝”旁而寫作“”,所以看上去在戰國文字中,犢字的省體“”是被當作“”字來使用的。如古璽瀆字作:
 (2594)
 續字作:
 (2604) (2605)
 (摘自古文字構形學)案依隸變形體所釋,此釋亦是。可有些字素構件初本不同,隸作混訛爲一習見。此按金文編所釋收之。
 【釋義】
 人名。:“今女(汝)亦旣又(有)誓,(格)(覿)(造),亦(茲)五夫,亦即卪乃誓,女(汝)亦旣從從誓。”,銘中謂“五夫”其人之一員(夫),是出庭作證的一方。
 【字例】
 


 

 匜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9: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