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舒,伸也。从予,舍聲。一曰舒緩也。”
【釋形】
舒,金文僅見于戰國銘从舍,从予,予亦聲。會為呂錠入舍卽為“舒緩”。緩,說文作“
”,訓為“松緩”“寬綽”義,亦有暫緩義。呂錠,是製呂器材料,並非固定不變。上部从舍,其“舍”之下邊从“口”與“予”之上邊所从“口”互借共用符。下部从“予”作
,與左
壺之“予”字同。
【釋義】
族氏。十一年佫茖戈:“十一年佫(咎、皋)茖(落)宋命(令)少曲
(夜),工帀(師)舒憙。”舒,族氏名。古有舒鳩氏,子爵,偃姓,皋陶之後。春秋·僖公三年:“徐人取~。”註:“舒國,今廬江舒縣。”舒被徐所滅。其後復立,襄公二十一年,舒鳩子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地望疑為今安徽廬江縣,春秋時為舒國;戰國時屬楚地;秦初屬九江郡;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改為衡山郡舒邑;楚漢之際屬衡山國,西漢為衡山郡;東漢復為舒縣,建安四年(199年)郡治徙皖,廢舒縣;三國時,晉復置舒縣,仍屬廬江郡。(見廬江縣政區概況)
【字例】
.JPG)
十八年冢
子韓矰戈
.JPG)
皋落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