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与“湿”有着密切关联。 “滋”本义是湿润, 甲骨文写作“” ,象把丝浸在水里,会意用水将丝润湿。金文字形与 “溼” (湿)混用,写作“” 。小篆把丝放在水旁, 成为从水, 兹声的会意兼形声字。 “湿”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小篆分别写作“、 、 、、 ” 。是从金文开始,在“滋” 的下边加一“土” ,表示 “湿”与 “滋” 的不同处在于“滋”是浸泡在水中; “湿”是土地被水润湿。隶书( 《张寿残碑》等)分别写作“” 和“” , 仍可看到与两个字的演化关系。 《说文》: “滋, 益也。 ” “湿, 幽湿也。”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