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 的本义是拾取。《说文》: “叔,拾也。”但因古文字形变化很大, 释义比较复杂。从甲骨文看, “
” 当是“隿” (读yì, 带绳的箭), 用作 “叔”字是引申义(带绳的箭射中猎物可拾回)。《侯马盟书》继承了甲骨文的写法; 金文1-2则写作 “
、
” , 像手持 “弋” (木橛)挖下边由三个小点表示的根实,多释为拾取豆子,也释为用 “弋”挖芋。小篆随金文3写作 “
”, 又因古文字“又” 、 “寸”不分而另写作 “
” 。 此字形直接影响了隶书的结构, 出现了 “
” (汉《曹全碑》 ) 、 “
” (汉《郭有道碑》 )的不同写法。作为叔叔义,是根据甲骨文用丝缠绕在箭上有次第义而引申来的。参看 “弟” 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