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霝”是“靈” (灵)的初文。本指落雨(见“霝、霖”释文)。古时人们认为落雨需要向上天和神祈求,内心要真诚,即所谓“心诚则灵” ,于是便出现“” 。 上边是表示落雨的 “霝” , 下边是表示祭祀的神台 “示” 。 为表示心诚, 或在“霝”下加 “心”字成“、 ” ; 又因古人认为 “玉”是珍贵并有灵性的东西, 或在 “霝”下加 “玉” 成“、 ” 。 后来向天求雨成为神职人员的专业,从事这种专业的人是“巫” ,于是小篆又在“霝”下加“巫”而成“靈” 。《说文》: “灵,灵巫。以玉事神。从玉,霝声。靈,或从巫。”今简化字作 “灵”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