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ěi匣纽、微部;云纽、微韵、雨非切。
《集成》11.5748《甲文编》255页《甲文编》256页《金文编》385页《古文典》1176页《战文编》347页《睡甲》81页《说文》113页《马王堆》221页《张迁碑》(阴)
会意字。从口,从二“止”。商代文字从四“止”﹑从口(义为城邑或聚落),会意为围在城四周攻城或守城之义,本义为围,《说文》训围为守。商代文字简化形一般从二“止”,偶从三“止”。因为韋是围城,故后来将不(帀,取环绕之义)代替口。春秋战国文字多有省变。《说文》古文与三体石经字形相同。商代韋为国名,《诗·商颂·长发》:“韋﹑顾既伐,昆吾﹑夏桀。”又用做人名。金文有:“韋乍(作)父丁彝。”(《集成》4.2121)春秋文字亦有人名“黄俞父”(《集成》16.10146)。战国文字作人名,如“相邦吕不韦”(《集成》17.11395)。春秋时期韦还指皮韦,即熟过的皮子,《侯马盟书·宗盟类序篇》有“不帥从(即韋)书之言”等语,“韦书”应指用韦编连的竹书。“韦”义同《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战国文字亦有韋指皮韋的,《包山楚简》259:“二紫韋之”,读帽。秦代文字“韋”通“围”,睡虎地秦简《日书甲》:“韋城”,即围城。(刘桓)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