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国君死社稷(《礼记》)

汉字身世小档案

■ “社”在甲骨文中像一个土堆,后来引申为祭祀土地神的意思。

■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社会”“社交”,都是从祭祀活动的意义引申出来的。

■ “社”和“稷”是国家大事,常会一起举行,也因此引申为“国家”。

社、稷连用指代国家,这大概是人人尽知的常识。虽然这个称谓在今人的口语中已经很少见了,但是报刊上仍然常常出现,比如江山社稷。尤其是天安门西北侧中山公园内的社稷坛,是北京著名的景点,因此“社稷”一词的来历和含义不可不察。

先说社,甲骨文字形❶,像地面上堆了一堆土。“土”其实就是“社”的初文,最初的祭祀还没有专门的建筑物,而是因陋就简,撮土成堆。但是为什么不把土堆中间给填实,那样岂不更像土堆的形状?那是因为要在甲骨上刻字,线条和轮廓更易于操作的缘故。金文字形❷,左边是“示”,凡是“示”字旁大都表示跟祭祀有关;右边下面是“土”,土上立了一根“木”。“土”当作泥土等义项后,人们添加了一个“示”字旁,另造出“社”字。《说文解字》:“社,地主也。”地主可不是今天说的地主老财,而是指土地之主,也就是土地神。因此“社”是一个会意字,封土为坛,坛上立木,“各树其土所宜之木”,比如松木、柏木、栗木等,要根据土壤特点决定适宜的树木。小篆字形❸,把土上之木去掉加以简化。

《礼记·祭法》中规定:“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制定了各个等级祭祀土地神的规章制度以及“社”的名称。后来把祭祀土地之神的场所也称为“社”,比如“社坛”。普通乡村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之神,所以种植和收获季节往往就是农村的“社日”,比如春耕前的社日称“春社”,立秋后的社日称“秋社”,立松木的社日叫“松社”。社日同时也是农村的节日,这一天农民们拿出肉、酒等丰盛的祭品献给土地之神,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祭祀完毕后,人们敲锣打鼓,看戏作乐,社戏、社火等各式各样富有中国民间色彩的活动轮番上演,人人都沉浸在辛苦劳作之后的身心愉悦之中。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因此“社”的分量在日常生活中占的比重很大,包括一些日常用语也都与“社”有关,比如“结社”“社会”“社交”,都是这一祭祀活动的反映。

再说稷,金文字形❹,这是一个会意字:左边是“示”,表示祭祀;右上是“田”和“儿”,即田人,农家的意思;右下是一只脚,表示农夫慢慢向前走着耕作,整个字形会意为耕作后的祭祀。《说文解字》收录的一个古文字形❺,左边的“示”变成了“禾”,右边把金文下面的一只脚给简化掉了,变成了一个形声字。小篆字形❻,又把那只脚给加上了。楷体字形下面的字符“夊”仍然表示脚。

《说文解字》:“稷,五谷之长。”有人说“稷”这种作物是粟,有人说是不黏的黍,还有人说就是高粱,说法不一。既是五谷之长,古人就把主管农事的官员称作稷官,又叫稷正;又把“稷”引申为谷神,后来把祭祀谷神的场所也称为“稷”,比如“稷坛”。“社”和“稷”一起祭祀,因此社坛和稷坛筑在一起,北京社稷坛就是这样筑成的,“社稷”也因此成为国家的代称。国君每年都会定时前往社稷坛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祈求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礼记》中规定:“国君死社稷。”国君要与社稷共存亡。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5: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