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鬯 |
字源 | 鬯 盛有酒的器皿秬鬯分藩旧,苴茅锡命初 ——程可则 清人程可则有诗:“秬鬯分藩旧,苴茅锡命初。”古代帝王建社坛时用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的土,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覆黄土,分封诸侯时,按照封地所在的方位取一色土,再用黄土覆盖,然后用白茅包起来授予诸侯,“茅取其洁,黄取王者覆四方”,这叫“苴(j$)茅”。“锡命”是天子赐予的诏命。那么,这两句诗中的“秬鬯”是什么东西呢? 我们先来看“鬯”这个字,读音是“ch3ng”,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象形字,像盛东西的器皿的形状,上面是器身,下面是器足。甲骨文字形B,里面的小点代表盛的酒糟。金文字形C和D,下面盛的酒浆,上面盛的酒糟。小篆字形E,下面变形成了“匕”,“匕”是用来取饭的勺子,用“匕”来舀取“鬯”中盛的酒,如此一来,“鬯”就变成了一个会意字。 ![]() ![]() 《说文解字》:“鬯,以秬酿郁草,芬芳攸服,以降神也。”“秬(j&)”是黑黍,黑色的谷物,古人把黑黍视作嘉谷,就是吉祥的谷物。秬这种黑黍和郁金草酿成的酒就叫作“鬯”。郁金草不是现在说的郁金香,而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科,名为郁金。“秬鬯”合称,这种香酒用于祭祀降神及赏赐有功的诸侯。秬鬯酒“芬芳攸服”,酒香芬芳浓郁,饮后使人舒泰畅达。《周易》中有“不丧匕鬯”的句子,“匕”是用丛生、多刺、赤心的小枣树制成的饭匙,长三尺,祭祀的时候用来从鼎中捞肉。匕、鬯都是祭祀用品。“不丧匕鬯”,不亡失匕和鬯,意思是国家安定,能够守住宗庙祭祀之礼。 古代帝王对诸侯和大臣的最高礼遇称作“九锡”,是赏赐的九种器物,分别是: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弓矢,八曰 《礼记·表记》载:“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粢(z~)”是祭祀时用的谷子,“粢盛”就是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粢盛和秬鬯都是天子亲耕的仪式中用来祭祀上帝的东西。《诗经·江汉》中有“秬鬯一卣”的诗句,“卣(y6u)”是青铜制的椭圆形酒器,用这种酒器盛秬鬯。周代还有“鬯人”的官职,专门负责管理秬鬯这种香酒的保存和使用。舀鬯酒还有专门的器具,叫鬯圭,是玉制的,把鬯酒舀出来再斟到酒器里。 “鬯”这种香酒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区分,据战国时期齐国的淳于髡所著《王度记》载:“天子以鬯,诸侯以薰,大夫以兰芝,士以萧,庶人以艾。”“薰”是名为蕙草的香草,“兰芝”是兰草和灵芝,“萧”是艾蒿,“艾”是供针灸用的艾草。可见“鬯”只能供天子专用。那么,天子用它来干什么呢?周代有个官职叫小宗伯,负责掌管王国祭祀的神位,祭祀的时候,小宗伯要做一件在今天看来稀奇古怪的事,这件事叫“大肆”:“王崩,大肆以秬鬯渳。”“肆”的本义是摆设,陈列;“大肆”是把天子的尸身陈列出来;“渳(m@)”是动词,清洗尸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子驾崩之后,小宗伯要先“大肆”,然后用秬鬯这种香酒来清洗天子的尸身。这就是“天子以鬯”的真正含义。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