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鬼 顶着又大又怪异的脑袋的人
字源

鬼 顶着又大又怪异的脑袋的人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

鬼不仅是中国文化中深入人心又令人恐惧的形象,同样也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共有形象。

鬼,甲骨文字形,这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朝左边跪着的人,头上顶着一个大大的怪异的脑袋。金文字形,大大的怪异的脑袋照旧,不过跪着的人已经站了起来。小篆字形,在站着的人的右边加了一个“厶”,厶就是私,“鬼阴气贼害,故从厶”,意思是鬼的阴私特别重。由“鬼”这个字的演变可以看出:在古人的想象中,原始的鬼不过就是一个大头人,头大如斗,以至于压得人站不起身,等人能够站起身了,就开始给鬼添加更多的骇人成分,这种骇人成分就是鬼的所谓阴私,“鬼”的形象从此定型。

古时关于鬼的说法虽然千奇百怪,但最早却跟“归”这个同音字有关。《说文解字》:“人所归为鬼。”《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列子·天瑞》:“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先秦政治家子产说:“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吾为之归也。”厉是恶鬼,子产的意思是说,如果鬼有所归就不会变成恶鬼。北宋学者邢昺也说:“鬼者,归也。言人生于无,还归于无,故曰鬼也。”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思想,正如孔子的学生季路向老师请教鬼神之事,孔子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季路又问生死之事,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生才是最重要的,死不过是“归”,是回家,是返回到人的来处,所以才会产生“视死如归”这个成语,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正常。

由此可见,在古人的心目中,鬼并没有今天鬼故事、鬼电影中那么恐怖,既然是人之所归,那就不过是换了一个空间,换了一个时间维度的“人”而已。鬼有时候非但不令人恐怖,甚至还很可爱,有时还会被人捉弄。干宝《搜神记》中讲过一个著名的鬼故事。宋定伯有次夜行遇到了一个鬼,鬼说:“我是鬼。”宋定伯说:“我也是鬼。”两“鬼”同行,为了加快速度,鬼建议互相担着对方行走。鬼先担宋定伯,疑惑宋定伯为何如此之重,宋定伯称自己乃是新鬼。换宋定伯担鬼,非常之轻。宋定伯趁机套问鬼怕什么,鬼回答道:“怕唾。”到了集市上,宋定伯将鬼担在肩上,趁人多就要捉拿鬼,鬼大呼,落地后化为一只羊,宋定伯怕鬼再变化,急忙一口唾沫唾过去,将鬼定格为羊,卖了很多钱。

在这个著名的鬼故事中,这位老老实实的鬼哪里具备害人的心机和本事呢?反而是人的奸诈程度远远超过了鬼,因此干宝其实是借助这个鬼故事对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人乎?鬼乎?无非都是现实主义的鬼话而已。至于钟馗捉鬼的故事,倒是钟馗的形象比鬼还要恐怖得多,不过也早已化作了喜庆的民俗,供人自娱自乐了。

《月百姿·吉野山夜半月 伊贺局》月冈芳年绘,1886年

《月百姿》系列是一部以月亮为主题的大型锦绘(彩色木版画100 幅)合集,取材自日本和中国的轶事、历史和神话,描绘了月亮的千态百姿。该系列优美抒情,乃月冈芳年的晚年代表作。

这幅画中,长发垂地、白衣红裳的背影女子伊贺局,是日本南北朝时代宫中的女官,侍奉后醍醐天皇之妃新待贤门院。一个明亮的夏夜,伊贺局在庭院中纳凉,忽然松梢月黑,一个背生双翼的天狗模样的鬼怪出现在她面前。伊贺局面无惧色,沉着搭话,得知此怪乃藤原基任的亡灵,因不满被女院殿下遗忘而化为厉鬼,于是约定为其祈祷冥福,遂遣退之。鬼怪展翼飞去之时,伊贺局问道:“阁下所归何处?”鬼怪朗声回答:“无坟无冢,原野浮萍。”声随影没,月色复明。虽是鬼故事,却凄美动人,馀韵不尽。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3: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