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堂 |
字源 | 堂 土台上所建的高房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聂夷中 “堂”这个字牵涉我国古代非常有趣的建筑格局。 堂,金文字形A,这个字形出自河北平山中山王陵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墓宫堂图,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尚”的省写,下面是“土”。关于“尚”字,左民安先生认为中间是屋墙,下面是屋墙上开的窗户,最上面的两横是烟气上腾的样子,因此“尚”会意为烟气从窗户上升腾而起,引申为“高出”的意思。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尚”字像酒器,表示举杯致敬之意,引申为崇尚。还有人认为下面像有窗的房屋,上面像分开之形,意为分成两面的尖斜屋顶,引申为高大。综合各家看法,“堂”的这个字形会意为土台上所建的高大建筑。 ![]() 堂,金文字形B,这是《说文解字》中收录的籀文写法,很明显也是一个会意字,最下面是一堆土,土堆上面是“尚”的省写,最上面是楼台重叠的形状,会意为建在土地上的很高的房屋。小篆字形C,变成了一个“从土尚声”的形声字。 ![]() 《说文解字》:“堂,殿也。”针对这个解释,段玉裁批评道:“许以殿释堂者,以今释古也。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意思很明白。简单来说,“堂”要高于一般房屋,“堂形四方而高”,因此可以引申为盛大或者容貌壮伟的样子,比如堂堂大国、相貌堂堂、堂皇,等等。 古人的每个独立建筑单元(院)内一般分三个部分:堂、室、房。最前面是堂,主要功能是祭献神灵,祈求丰年,不能住人。 在“堂”里举行祭祀活动的时候,要在西南角,这是因为古人的房子面南背北,阳光从南边的窗户射进来,室内背光处为西南角和东南角。西南角这个方位最为尊贵,有一个专用的称呼叫“奥”,是黑暗、幽深的意思,因此有“一窥堂奥”一词。“堂奥”即指堂的深处,也比喻深奥的义理,深远的意境。 “堂”高大轩敞,又是祭祀的重要之地,因此古人就把父母尊称为“高堂”。“堂”后来引申泛指房屋的正厅。传统上,一家的主妇,也就是母亲要住在东房的北部,房、室相连而没有北边的墙壁,因此用“北堂”来指代母亲的住处,后来也用来称呼母亲了。萱草是一种草本植物,据说可以使人忘忧,游子出门远行的时候,常常要在母亲居住的北堂的台阶下种上几株萱草,以免母亲惦念游子,同时让母亲忘记忧愁,因此就将母亲的居处称为“萱堂”。唐代诗人聂夷中有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令堂”更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古人很注重家庭观念,常常是数代人住在一起,在同一个“堂”祭祀,因此叫数世同堂,同一个祖父而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因此称堂兄弟、堂姊妹。 ![]() 《梧竹书堂图》(局部)明代仇英绘,纸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 “堂”原指高大的房子,后来文人书斋也往往以堂为名,取其宽大方正之意。梧竹书堂,顾名思义,是一处用于读书消夏的燕居场所。图中绘一书斋,建于台上,台阶两三级。梧桐摇曳,绿竹生情,轩敞明瑟。堂内素屏一面,屏前置宽大书桌,桌上散放文房书卷。一士人半坐半卧于黑漆交腿躺椅上,衣衫松散,神态逍遥。庭前有青绿山石,一道清溪流过,石边点缀萱草、玉簪之属,处处流露着主人高雅隐逸的情趣。 仇英擅长青绿山水与工笔人物。山水主宗赵伯驹和南宋“院体”,写景明快清朗,既注重真实又带有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化。此图绘建筑工致精确而不刻板,设色浓艳鲜丽,又注意色调的统一与柔和,显得艳而不媚。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