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yù寓)牛據切(馭驭)

說文:“御,使馬也。从彳,卸。,古文御,从又,从馬。”
 【釋形】
 御,甲骨文 (6、63、2)、 ,其形主要有兩類:〔1〕从卩(人),从午(|),午亦聲。从“|”者,與金文从意同,卽午(杵)。金文或與甲文同,或增从辵,表示行走;或增从彳,同“行”。彳、行:均表示道,卽人行於道。卩,卽人跪膝之形。會為人手持午(杵),跪膝於道。古者凡之喪,舉行喪禮吊祭。必得請亡者相關之親戚及其親戚長輩們等,參加喪吊,而孝子、孝孫們,要與道中去迎接,迎接要手持喪杵(棒),跪于道中,是一種必行之禮。禦應是御之加旁字,故御,旣有迎接義,又有祭祀義。
 甲文或作从卩、:表示孝子腰間用的麻帶(孝帶),其與“卩”會意,以示身繫麻帶所跪跽之人。金文亦簋字右部作从“午 口,乃同與“午”,如天君鼎“午”字作“午 口”形。
 〔2〕甲、金文均有另一形體,隸作馭()。甲骨文从馬,从攴會意,以示人手持執午(杵)驅馬之意,隸變作。金文从馬,从說文鞭字古文作。其本義為駕駛車馬。至于大鼎字从作从,是从攴从二丙,丙亦聲。鞭从便聲,便从更聲,更亦从丙聲。便,並紐;丙,封 帛紐。封 帛、並均屬唇音,便以丙為聲。石鼓文“鯾”字作,卽二丙為聲符。古文字結體構件單、復每不別。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卷二:“御字从彳或从行,象道;从止或省止,象道行者;从卩,則迓之者也;午聲。馭則从又、从馬會意。此二字實不容混,徒以聲同相假。沿用旣久,約定俗成。君不察,遂混而一之耳。”張日昇金文詁林(第二冊):“迓乃御之後起形聲字。古音午與迓分別作nga^g與ngǎg。並在魚部疑紐。……字从卩,午聲。後增意符辵若彳。”
 御、馭本為兩個字,未能考察其二字的形義原流,將“御”字,當“驅馬”解釋,便與“馭”字列為重文。此“字例”“馭”字列與御之後。
 【釋義】
 1.yù 牛據切
 (一)祭名。祀祭。卜辭:“乙亥卜,賓貞:乍(作)大御自上甲。”(後下六、一二)此御,銘文或作“禦”,:“(胡)其萬年,實朕多(禦),用(禱)壽,匄永令(命),㽙(畯)才(在)立(位),乍(作)疐才(在)下。隹(唯)王十又二祀。”此之“實朕多(禦)”句,意為:將長久地資助充實我眾多的祭祀。說文:“禦,祀也。”
 (二)招待。申鼎:“以御賓客。”詩經·小雅·吉日:“以~賓客。”
 (三)治理。父卣:“余考(老),不克御事。”詩經·大雅·思齊:“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于家邦。”鄭玄:“御,治也。”國語·周語:“百歲~事。”韋昭:“御,治也。”
 (四)侍御,侍奉。虢叔旅鐘:“不(丕)顯皇考叀弔(叔),穆穆秉元明德,御于氒辟。”詩經·大雅·行葦:“肆筵設席,授幾有緝~。”鄭玄:“緝猶續也。御,侍也。”
 (五)進用。頌壺:“王曰:頌,令女(汝)官(司)成周貯(賈)廿家,監(司)新(造)貯(賈)用宮御。”宮御,卽宮中所進用的貨物。禮記·王制:“千里之內以為~。”鄭玄:“謂此地之田稅所給也。……御,衣食。”孔穎達:“御是進用御所用。”後漢書·馮異傳:“自伯升之敗,光武不敢顯其悲戚,每獨居,輒不~酒肉。”
 (六)勸侑。遹簋:“王卿(饗)酉(酒),遹御亡遣(譴)。”禮記·曲禮上:“~食於君。”鄭玄:“勸侑曰御。”周禮·天官·九嬪:“帥其屬,而以時~敘于王所。”鄭玄:“御,猶進也。勸也。進勸王息。”
 (七)同“禦”。防禦,抵御。卜辭:“乎禦羌。”(合集6613)禦,又作“御”,“婦好乎(呼)御伐。”(合集2631)方鼎二:“王用肈吏(使)乃子(率)虎臣御(禦)𣼲(淮)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人~師必于殽。”孟子·梁惠王上:“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之。”
 (八)官名。陳御寇戈:“陳御寇散(戈)。”御司馬戈:“乍(作)御司馬。”御寇、御司馬,疑均為官名,文獻乏例。
 (九)僕役,或奴隸。大盂鼎:“易(賜)女(汝)邦(司)四白(伯),人鬲自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賜)尸(夷)(司)王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十夫。”此銘之“人鬲”“馭”者及“庶人”,均應為奴隸、僕役、徒兵一類。陶大鏞社會發展史中根據大盂鼎上的銘文說:“西周康王曾一次就賞賜給貴族‘邦司’四人,‘人鬲’從‘馭’到‘庶人’共六百五十九夫,賜給‘夷司王臣’十三人,‘人鬲’一千零五十夫。那些‘邦司’‘夷司王臣’都是管家奴隸,卽奴隸中的頭目。以‘夫’為單位計算的‘人鬲’‘馭’‘庶人’都是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奴隸。”
 (十)駕馭車馬。令鼎:“王,溓仲(僕)。”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又保氏:“教之六藝:……四曰五馭。”鄭玄:“五馭:鳴和鸞,逐木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此言五種駕車之法。
 (十一)駕馭車馬的人。班簋:“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土(徒)馭、人伐東國(偃)戎,咸。”師寰簋:“徒毆孚(俘)士女羊牛。”詩經·小雅·車攻:“徒~不驚,大庖不盈。”
 2.yà 集韻魚駕切,音訝。
 (十二)通“迓”。迎迓。卜辭:“壬申卜,貞:御般帚(婦)。”(合集9478)徐中舒甲骨文字典釋“御”云:“聞宥謂:卩象人跪而迎迓形,,道也,迎迓於道是為御。”麥盉:“用(奔走)(夙)夕,御吳()。”郭沫若謂“御吳”,讀為“燕迓”。詩經·召南·鵲巢:“之子于歸,百兩~之。”:“百兩,百乘也。”:“御,迎也。”陸德明釋文:“御,五嫁反,本亦作訝,又作迓,同。”禮記·曲禮上:“君命召,雖賤人,大夫士必自~之。”鄭玄:“御當為訝。訝,迎也。君雖使賤人來,必自出迎之,尊君命也。春秋傳曰:‘跛者~跛者,眇者~眇者。’皆訝也。”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