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爾,麗尔,猶靡麗也。从冂、从(lǐ),其孔;尔聲。此與爽同意。” 【釋形】 爾,甲骨文(甲1585)(英414),早期金文(何尊等)亦與甲文同,原本不从“”。其上部是“尔”之來源,詳見“尔”字。後加女旁卽作“嬭”,讀nǎi音,玉篇·女部:“嬭,乳也。”當是其本義。廣雅·釋親:“嬭,母也。”嬭是爾之孳乳字,爾被借意所用,故加女旁作“嬭”來充當“爾”之本義。金文於其上部从“尔”的左、右標了兩個小點,顯而易見是以形示意的“指示符號”,卽母乳奶房的標誌。承傳至今,人們稱祖母曰:“奶奶”。爾(音nǎi),上古社會子對母親的稱號。廣韻:“嬭,楚人呼母。” 金文上部為之“尔(卽婦人之乳房)”形,其下為人的上身胸部兩側肋骨狀。下部為三個“大”字,是“人”的正面象形(此見甲骨文),另見“尔”字條。本為以形表意。徐灝段註箋云:“疑象門戶疏窗之形。非卦爻(yáo)字義。”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釋云:“爾从冂者,窗牗之外匡,其交文,交文之間則孔也。”這是據小篆而言,非及其本。 爾,大概原出於母系氏族社會,從林耀華主編原始社會史講到云南省寧浪彝族自治縣永寧區納西族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還保留母系制時云:“‘爾’大概是原來的母系氏族,過去依血緣關係聚居,各個‘爾’有單獨的公共墓地。”“由‘爾’分裂出若干‘斯日’。‘斯日’包括幾家至十幾家血緣親近家庭。”母系氏族的祭祀,所祭祀的對象是同一女性祖先,卽“斯日”之上的“爾”,由此便用第二人稱代詞。進入父系社會,側重祭男性祖先,便用“且”,其加“示”旁之祖。今簡化為“尔”。 【釋義】 (一)第二人稱代詞。你,你們。何尊:“曰:昔才(在)爾考公氏,克玟(文)王,玟(文)王受(茲)□□[大令]。”玉篇:“爾,汝也。”詩經·小雅·巷伯:“慎~言也,謂~不信。” (二)花繁盛貌。史牆盤:“剌(烈)且(祖)文考(弋),受(授)牆爾福褱(懷)(祓)彔(祿),黃耇彌生,事氒辟,其萬年永寶用。”詩經·小雅·常棣:“彼~為何?維常之華。”註:“爾,華盛貌。”一說銘文之“爾”,為第二人稱代詞。 【字例】
何 尊
盤
鐘
洹子孟姜壺
晉公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