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眉,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里也。凡眉之屬皆从眉。”
【釋形】
眉,甲骨文(前6、7、4)、(續4、29、1)、(京都1541),象目有眉之形。金文與甲骨文形同,或與“目”之上从,是眉毛與目之間加一曲畫,表示眼眶,較早金文及甲骨文皆以形表意。
另收有數形體,、、,以善夫克鼎字為例,从、从、从頁會意,上部象人用雙手持皿器類,是“皿”卽“”的倒形,其實是“頭盔”之象形,其下所从“頁(首)”,或繁作“須”,表示人之頭戴“”,會為人首帽簷之下為眉。或又與下部增“皿”,如薛侯盤字作“”,或又增“水”,如齊侯盤字作。除“字例”的前三行字以外,凡作者(下部不从皿者),王引之亦皆釋為眉。其余的為(實為頮)字,卽下从皿者,當為頮字無疑。銘中假借為眉,依用義此收于“字例”末。另見“”字條。
【釋義】
(一)滿,全。者鼎:“用妥(綏)眉彔(祿)。”其“眉”猶“瀰”,說文無“瀰”字,而有“濔”,云:“滿也”。“眉彔”,亦卽滿祿。宋史·樂志七:“獻茲重觴,降福瀰瀰。”
(二)人名。(1)乖伯簋:“隹(唯)王九年九月甲寅,王命益公征眉敖,益公至,告。二月,眉敖至,見。獻(帛)。”這是記載:這年九月因為眉敖(為當時南方部族的君長),不朝貢服,周王命令益公出使眉敖處,益公使命完成後到達上告。次年二月,眉敖來到朝見,獻(帛)。知其眉敖是其部族首領,亦是其戎人部族名。(2)愙鼎:“兄(貺)氒師眉,廌王爲周愙(客)。”句意是:師眉被舉薦給王做周的賓客,王貺惠之。
(三)地名,或邊際。小臣簋:“唯十又一月,遣自(師),述東,伐海眉(湄)。”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