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誰,何也。从言,隹聲。”
【釋形】
誰,金文从言,隹聲。左部應从“言”,疑因“言”金文形近“缶”,言,下从口,金文亦有作者。一說隸作,釋為“鴇()”,供參。中山王鼎字以“隹”借為“誰”。
【釋義】
1.shuí示隹切
(一)疑問代詞,用以指人。亦指何人。中山王鼎:“非信與忠,其隹(誰)能之,其隹(誰)能之?”其“隹”借為“誰”。左傳·僖公四年:“君若以德綏諸侯,~敢不服?”莊子·應帝王:“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何。”
2.zhuī職追切
(二)通“騅”。毛色黑白相間的馬。大鼎:“王召走馬,令取誰(騅)卅二匹易(賜)大。”爾雅·釋畜:“蒼白雜毛,騅。”詩經·魯頌·駉:“有騅有駓。”毛傳:“蒼白雜毛曰騅。”“騅”,指黑白相間的這樣一種雜毛色的馬。
【字例】
大 鼎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