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音 |
字源 | 音(yīn因)於今切 說文:“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 【釋形】 音,言、音古為一字。甲骨文中,有“言”無音,而用義上以“言”為音。進入周金文中,其“言”下部之“口”中增了一短橫,戰國金文或于囗內又增飾了一小“〇”狀,以示區別與“言”的標誌,言、音二字仍每每通用。先秦典籍中,言字仍有用為“音”義。 【釋義】 (一)聲音。語音。卜辭:“ (二)樂音。秦公及王姬鎛:“乍(作)氒(厥)龢鐘,霝(靈)音鍴鍴雍雍,以匽(宴)皇公。”尚書·舜典:“八~克諧。” (三)人名。殷簋甲:“王乎(呼)內史音令(命)殷,易(賜)巿、朱黃。”此西周中期銘,名音,其任職為“內史”,凡周王朝舉行“冊命”,多由“內史”之官奉王命,宣讀“冊命”。 【字例】 殷 簋 秦公鎛
音宮左戈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