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形】
,金文从心,从未,未亦聲。疑為“昧”之古文。說文:“昧,昧爽,旦也。从日,未聲。一曰暗也。”古人構字常以“心”表示思維,如“思”“
(謀)”“
(愛)”等,此類字多从“心”,均與大腦思維有關。昧,表意為日(天)未全明;
,表意為心里不明。
、昧,構意同為“不明”義。
【釋義】
(一)昧,不明。班簋:“隹(唯)民亡(氓)
才!彝
(昧)天令(命),故亡。”“彝
天命”,彝,卽常,詩·大雅·蒸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毛傳:“彝,常。”集韻:“昧,日中不明也。”尚書·秦誓:“昧昧我思之。”孔氏傳:“以我昧昧思之不明故也。”
(二)昧,昏亂。追夷簋:“追尸(夷)不敢
(昧)先人之
,對揚氒(厥)
且(祖)之遺寶。”“不敢昧”,意近與毛公
鼎:“女(汝)毋敢妄(荒)寧”。戰國策·趙策二:“愚者昧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萌。”
【字例】
.JPG)
班 簋
.JPG)
追夷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