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疾 腋下的箭伤 |
字源 | 疾 腋下的箭伤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 ![]() ❶ ![]() ❷ ![]() ❸ ![]() ❹ ![]() ❺ ![]() ❻ 《孟子》中记载了齐宣王和孟子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这段对话的意思是:齐宣王说:“我有一个毛病,我好色。”孟子回答道:“过去周太王好色,爱他的妃子。《诗》上说:‘周太王古公亶父,清晨纵马奔驰,沿着西边的河岸,到了岐山脚下,带着妻子姜氏,来察看新居。’那个时候,内无没出嫁的女子,外无娶不到妻的男子。大王如果好色,像周太王一样让百姓也能嫁娶,对大王有什么难的呢?” 这里的“疾”是毛病、缺点的意思。“疾”为什么会具备这个义项呢? 疾,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右边是一个站立的人,他的右腋下中了一支箭(“矢”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一支箭)。甲骨文字形❷,有两支箭从右下方射向腋下。金文字形❸,这支箭射向左腋下的样子更加形象。金文字形❹,左边站立的人有些变形,但是箭射中了左腋下却更加明显。《说文解字》还收录了一个古文字形❺,在人和箭的左边添加了一张床,表示人受了箭伤躺在床上,好像能听到伤重哀叹的声音。小篆字形❻,左边同样是张床,但人形已经不大看得出来了。楷体字形人和床变化为“疒”,成为偏旁,下面的箭则正式定型为“矢”。 《说文解字》:“疾,病也。”那么,“疾”和“病”有什么区别呢?段玉裁解释道:“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也就是说,“疾”是轻微的病,“疾”多了,累积起来就变成了“病”,“病”的程度比“疾”要重,此之谓“病为疾加”。段玉裁又说:“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射出去的箭速度很快,因此可以引申当作形容词用,比如快速、急速、敏捷、急剧而猛烈等义项,“草枯鹰眼疾”“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都是用的这个引申义。 其实从造字的本源来看,“疾”的本义应该解释为箭伤,引申而为疾病。腋下的箭伤不会致命,也不严重,因此“疾”的语感要比“病”轻得多。只要是人,都有毛病和缺点,这是人性使然,并非致命的错误,因此才有“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的用法。 有趣的是,佛教徒生病有个特定称谓,叫作“维摩疾”。据《维摩经》记载,佛在毗耶离城庵摩罗园,城中众人请佛说法,城中的长者维摩诘却故意称病不往,佛于是派文殊师利等人前去询问维摩诘生的是什么病,维摩诘回答道:“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又说:“菩萨疾者,以大悲起。”表明了自己的悲悯之心。后人于是就把佛教徒生病美誉为“维摩疾”。清人周亮工有诗:“谁任维摩疾,空床黄叶林。”至于一般的士人和官员,则谦虚地称自己得的病为“狗马疾”,尤其是面对皇帝的关心询问,常常以“狗马疾”自称,这也可见“疾”属于比较轻的病症。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