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皮里阳秋 |
字源 | 皮里阳秋本来是褒奖人有气度“皮里阳秋”这个成语本来写作“皮里春秋”,到了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母亲郑太后名叫阿春,为了避她的讳,才改为“皮里阳秋”。“皮”指外表,“里”指内心,“春秋”即孔子所修的史书《春秋》。“皮里阳秋”的意思就是表面上不作评论,内心却有所褒贬。《春秋》为什么会有褒贬之意呢? 《春秋》是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经学家们认为《春秋》一书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因此而把行文曲折但是暗含褒贬的文字称作“春秋笔法”。《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曾经概括过这种“春秋笔法”:“《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称颂“春秋笔法”用词细密而含义显豁,如实记载而含蓄深远,婉转而有条理,穷尽而无所歪曲,惩恶而劝善。 孔子修《春秋》一书,讲究的是微言大义,深刻的道理要包含在含蓄微妙的言语之中,因此行文中不直接阐述对人物或事件的看法,而是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褒贬之意。这是古人修史的独特之处。但也正因如此,孔子去世后,《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再也没有人懂得了,后世才涌现出许许多多阐述孔子微言大义的著作。 后人常常把“皮里春秋”或“皮里阳秋”用作贬义词,比喻人虚伪,当面不愿作评论,以免得罪人。比如《红楼梦》中薛宝钗咏螃蟹的诗作:“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就是对那些无法无天、诡计多端的世人的刻毒讽刺。 不过,“皮里阳秋”更早的时候却用作褒义词,古人讲究礼节,当面指摘别人的缺点当然不符合礼节。《世说新语·赏誉》篇中载:东晋官员桓彝称赞名士褚季野“皮里阳秋”,谢安也称赞他“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四时之气”指一年四季的气象,比喻人的气度弘远,因此可见褚季野做人非常有气度,心里明白是非曲直,但口头上决不轻易褒贬。 ![]() 《孔子圣迹图》之『西狩获麟』,清代焦秉贞绘,绢本设色,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焦秉贞,生卒年不详,字尔正,山东济宁人,清代宫廷画家。擅画人物,参酌西法,注重明暗晕染和远近透视,在工笔重彩画法中创立新格。《孔子圣迹图》主要取材于《史记·孔子世家》,亦兼采《孔子家语》《论语》和《孟子》等,因事绘图,缘图配文,描绘了孔子一生行迹。 《春秋》又称《麟经》或《麟史》,始于隐终于哀,绝笔于获麒麟之季,故谓之麟书。传说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猎获了一只麒麟,孔子听说以后非常伤心,曰:“吾道穷矣!”又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就终止了《春秋》的写作,这就是“绝笔于获麟”或曰“西狩泣麟”的故事。虽然此事是后人渲染的,但孔子不得其时的自伤,对周道不兴的悲慨,在“泣麟”这一幕中表现得感人至深。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