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沈 |
字源 | 沈![]() 以貍沈祭山林川泽(《周礼》) 汉字身世小档案 ■“沈”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两边是河流,中间是一头牛,牛头朝下,牛身边的黑点表示流水。 ■本义是将当作牺牲的牛沉入河流,以祭川泽,其实就是祭水神。 ■“沈”的引申义为“高处为水所没”。 徐铉校定《说文解字》时说:“今俗别作沉,冗不成字,非是。”这是指“沉”是“沈”的俗字。最初只有“沈”而没有“沉”,后来字义分化,“沈”当作地名和姓使用,俗字“沉”反而继承了“沈”的义项,以至于今天表达沉没、沉重等义项都只用“沉”这个字了。 沈,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会意字,两边是河流,中间是一头牛,牛头朝下,牛身边的黑点表示流水。甲骨文字形B,牛头朝上。甲骨文字形C,字形简化,表示流水的黑点都省略掉了,仅用河流和牛头来会意。这个字形会意的是什么呢? 《周礼》中有大宗伯一职,职责之一是“以貍沈祭山林川泽”,郑玄解释说:“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沈,顺其性之含藏。”“貍”借用为“埋”。原来,“埋”和“沈”都是古人祭祀的仪式。“埋”是将当作牺牲的牲畜挖坑埋入地下,以祭山林,其实就是祭地神;“沈”是将当作牺牲的牛沉入河流,以祭川泽,其实就是祭水神。这就是“沈”的本义。古时常常洪水泛滥,先民们就用这种仪式来祈求神灵免除水患。 沈,金文字形D和E,左右两边还是河流之形,河流的旁边是什么东西呢?从字形上看是“方”字,于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字释林》中说:“近年来学者释方之说,颇多分歧。”代表性的说法是:“方”像起土所用的农具,或者像脖颈上戴枷的犯人。具体到“沈”字,将农具沉入河流祭水神于史无载,因此应该采用“方”字的第二种义项,即将戴枷的犯人或死刑犯沉入水中祭水神,这是一种活祭,用作牺牲的犯人被称作“人牲”。 沈,小篆字形F,右边定型为“冘(y!n)”,变成了“从水冘声”的形声字。《说文解字》:“沈,陵上滈(h3o)水也。”张舜徽先生说:“许以陵上滈水训沈,谓高处为水所没也。《庄子·则阳篇》所谓‘陆沈’,宜以此义解之,陆即陵耳。高处为水所没,乃沈字本义。引申为一切沈没之称。”由上述字形分析来看,此说不确,“高处为水所没”只是“沈”的引申义。 民间甲骨文研究者华强先生则把许慎所说的“滈水”视作一条具体的河流。他说:“滈水在陕西长安(即西周武王时首都镐京)附近,所以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即滈水可能是西周武王时期王朝每年进行‘沉祭’之河流,滈水可能因此有‘沉水’的俗名,即‘沈水’。” 如此说来,凡是以“沈”命名之地应该都是举行“沉祭”的河流所在地,比如位于颍水中游的沈丘,意为古沈国的废墟,而这个沈国,就应该是负责祭祀水神的部族。沈国灭亡之后,以国为氏的沈姓后代,还记得自己祖先的古老职责吗?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