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沆瀣一气
字源

沆瀣一气

“沆”“瀣”本来是两个人

“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沆(hàng)”是白色的霭气,“瀣(xiè)”是夜间的水气,“沆瀣”合在一起即指夜间的水气、露水。

不过,作为成语的“沆瀣一气”中,“沆瀣”却并不是指夜间的水气,而是指两个人。

北宋钱易所著《南部新书》中记载了一则逸事:“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王谠所撰《唐语林》则有更详细的记载:“崔相沆知贡举,得崔瀣。时榜中同姓,瀣最为沆知。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这两个人同姓,都姓崔,一个叫崔沆,一个叫崔瀣。崔沆是唐僖宗时的宰相,乾符二年(875)主持进士科考试,刚好有一个考生叫崔瀣,文章做得非常好,崔沆爱不释手,就录取了崔瀣。按照常规,考生中试后要面见主考官(称“座主”)致谢,崔沆非常欣赏崔瀣,于是二人谈了很久,相互知心。事情就有这么巧,二人名字中的“沆”和“瀣”合在一起居然是一个固定词组,即“沆瀣”,也就是夜间的水气的意思,于是当时的人们就把二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造了两句歌谣来打趣二人:“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这两句歌谣丝毫没有贬义,纯粹是灵机一动造出来的文字游戏。

清人曾朴所著谴责小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双门底是烈女殉身处万木堂作素王改制谈”中写道:“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这里的“沆瀣一气”非但没有贬义成分,简直就张琦,浙江嘉兴人,擅长写真。项圣谟(1597—1658),字孔彰,号易庵,长于画,交游广泛。这幅《尚友图》由张琦写像,项圣谟补景并题,系项氏回忆四十岁时与五老游于艺林之情景。图中红衣正坐者是董其昌,蓝巾者是陈继儒,高角巾者是项圣谟,出家人是释智舷,下首左侧坐于石上者是鲁得之,右侧捻须倚石者是李日华。众友于松间石上,酌酒论道,是董其昌及其时代艺林雅集盛事写照。项圣谟题曰:“项子时年四十,在五老游艺林中,遂相称许。相师相友,题赠多篇。沧桑之余,仅存什一。今惟与鲁竹史往还,四公皆古人矣……五老皆深翰墨缘,往还尚论称忘年。相期相许垂千古,画派诗禅已并传。”完成此画时,项圣谟年逾五十,大明江山也早已倾颓,画中渗透着浓浓的追忆之情。

《尚友图》,清代张琦、项圣谟绘,纸本设色,顺治九年(一六五二),上海博物馆藏。

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褒义词,夸奖两雄气味相投。

后世几经演变,“沆瀣一气”才从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真是可惜了一个好词!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9: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