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奠 |
字源 | 奠奠雁迎门,濡苹实俎(庾信) 汉字身世小档案 ■ “奠”的本义是置酒食而祭。 ■ 古时嫁女要用鱼和苹藻祭祖,称“濡苹实俎”。而新郎到女方家迎亲,要献上大雁作为礼物,故称“奠雁迎门”。 ■ “奠”指为置酒食而祭,酒坛子就要稳稳地放置在地面或者祭台之上,因此“奠”引申出“定”的义项,比如“奠基”一词。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祭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酒,又是祭祀中非常重要的祭品,因此,凡是含有“酒”的汉字,也大多与祭祀密切相关。 奠,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是一个酒坛,下面的一横代表地面,酒坛放置在地面上,是要准备开始祭祀了。甲骨文字形❷,酒坛中的两横代表酒。甲骨文字形❸,上面是一个“酉”字,“酉”就是酒坛的形状。金文字形❹,在代表地面的一横下面添加了两点,表示酒滴洒了出来。金文字形❺,“酉”的下面又添加了一个“八”字形,许慎这样解释这个“八”字形:“象分别相背之形。”这是指酒坛中的酒是陈酒,酒糟下沉,水往上浮。金文字形❻,左边干脆添加了三点水,表示酒洒出来的样子。小篆字形❼,下面地面和酒滴的形状加以变形,变成了垫东西的架子,也可以视作祭祀专用的祭台或祭案。楷体字形的下面讹变为“大”。 《说文解字》:“奠,置祭也。”置祭者,置酒食而祭也。这是“奠”的本义。郑玄说:“非时而祭曰奠。”所谓“非时而祭”,是指不在规定时间内的祭礼。这种“非时而祭曰奠”的祭礼称作“释奠”或“舍奠”,“舍”通“释”。所谓“释奠”,郑玄解释说:“设荐馔酌奠而已。”同样是陈设酒食祭祀的意思。古时,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都要使用“释奠”的祭礼。《周礼》中规定:“大会同,造于庙,宜于社,遇大山川,则用事焉;反行,舍奠。”天子和诸侯会见的时候,要祭庙和社后才能出行,遇到山川也要祭祀,返回的时候,同样要举行“舍奠”之礼。这些都属于“非时而祭”。 此外,学宫中春夏秋冬亦有定期的“释奠”,学宫刚建成使用的时候也要举行“释奠”之礼。《礼记·文王世子》中规定:“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出征返回之后,也要“释奠”,《礼记·王制》中规定:“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讯”是讯问生俘,“馘”(guó)是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押解生俘,陈设左耳,在学宫中祭祀先圣先师。 古代婚礼有一项非常有趣的程序,称作“奠雁”,庾信曾经形象地描绘了这一礼节:“奠雁迎门,濡苹实俎。”古时嫁女要用鱼和苹藻祭祖,将湿润的苹藻装在“俎”这种祭器之中,故称“濡苹实俎”;而新郎到女方家迎亲,要献上大雁作为礼物,故称“奠雁迎门”。这里的“奠”是引申而来的“敬献”之意。为什么要用大雁迎亲呢?郑玄解释说“取其顺阴阳往来”,贾公彦进一步解释说:“顺阴阳往来者,雁木落南翔,冰泮(pàn,消融)北徂,夫为阳,妇为阴,今用雁者,亦取妇人从夫之义,是以婚礼用焉。”其意甚明。 “奠”即为置酒食而祭,酒坛子就要稳稳地放置在地面或者祭台之上,因此“奠”引申出“定”的义项,比如“奠基”一词,定下建筑物的地基,这个建筑物的地基,跟“奠”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下面那一横,或者小篆字形下面那座祭台是多么相像啊!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