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左支右绌
字源

左支右绌

原来是射箭的方法

“左支右绌(chù)”这个成语今天的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字面意思是应付了左面,右面又觉得不够,形容顾此失彼、穷于应付的窘况,尤其用于财力不足或理亏而穷于掩盖的场合。那么,到底什么是“支”,什么是“绌”呢?

“左支右绌”最早写作“支左屈右”,语出《战国策·西周策》“苏厉谓周君”一节。战国末年,周王室内乱,京畿之内以伊洛河交汇处为界,又分为西周、东周二侯国,本节的“周君”即指西周侯国之君,苏厉是著名说客苏秦和苏代的弟弟。当时秦将白起攻势极猛,先后败韩、魏,紧接着进攻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大梁是西周侯国王城洛阳的门户,大梁一破,洛阳指日可下,因此苏厉决心为西周之君游说白起。

苏厉游说白起的一段话极富智慧,他先以楚国神射手养由基作比:“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一位从养由基身边经过的人说:“既然如此善射,就可以训练他人的箭术了。”养由基很不满,于是傲慢地询问过客是否善射,结果过客回答说:“您射柳叶固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趁着射得好的时候休息一下,等会儿气力衰竭,弓拉不正,箭身搭得弯曲的时候,一发不中则前功尽弃了。”

其中“支左屈右”一词,“支”即支撑,指左臂支撑拉弓,“屈”即屈曲,指右臂弯曲扣箭控弦。西汉学者刘向在《列女传·晋弓工妻》一篇中记载:“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枝,右手发之,左手不知,此盖射之道也。”左手撑持如同推拒大石头,右手轻捷如同拉满小树枝。《越绝书》中亦有“左手如附太山,右手如抱婴儿”的记载,同样是“支左屈右”的形象写照。

《史记·周本纪》引述这则故事时,将“支左屈右”写作“支左诎右”,“诎”和“绌”是通假字,都是弯曲之意。再后来位置调换,于是就变成了今天使用的“左支右绌”这个成语,但是射箭之法的本义却早已失去了。

苏厉对白起的游说还没有结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白起您的功劳已经很多很大了,但是这次您率军出塞,中途需要经过两周和韩国,然后才能攻梁,就好比养由基一样,万一一攻而不得,岂非前功尽弃?所以您最好称病不出。

虽然苏厉没有两位哥哥的名气大,但从游说白起的这段话中也可看出他的智慧和功底。

二世葛饰戴斗为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浮世绘师,活跃于1810—1853年,是葛饰北斋的弟子,画风也近似北斋,继承了北斋的画号“戴斗”。这幅画的是一个英气勃勃的女神,发髻、衣饰显得华美、不羁。她赤足,屈身,在大殿一角,正张弓搭箭。弓已满,箭在弦,她微眯的双眼已锁定目标,似乎下一秒就会射出定胜负决性命的一箭。

画中女神的身份不详,她引弓的姿势完美诠释了何谓“左支右绌”,的确是“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枝”,显然是一个技艺娴熟的神射手。看她的姿势,想必没人会觉得这一箭会失手。

《引弓女神》(『弓を引く女神』),二世葛饰戴斗绘,约一八三二年。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 3: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