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胆小如鼠 |
字源 | 胆小如鼠这个“鼠”原来指的是鼷鼠如果我再煞有介事地来解释“胆小如鼠”这个成语的意思,想必一定会被读者朋友骂得狗血喷头。但凡事较不得真,如果非要较真地问上一句:“胆小如鼠”的这个“鼠”,到底是指泛泛而言的老鼠呢,还是具体某一种鼠?相信大多数人立刻就会瞠目结舌回答不上来了。 原来,“胆小如鼠”的“鼠”还真不是指泛泛而言的老鼠,而是指鼠类中最小的一种,名为鼷(xī)鼠。据《魏书·汝阴王列传》记载,时任北魏东豫州刺史的拓跋庆和被梁武帝萧衍的大将围攻,拓跋庆和举城投降,萧衍封他为北道总督、魏王。后来在项城遭遇北魏军队,拓跋庆和却“望风退走”,萧衍因此讽刺他“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百舌”即百舌鸟,善鸣。《淮南子·说山训》载:“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高诱注解说:“百舌,鸟名,能易其舌,效百鸟之声,故曰百舌。以喻人虽事多言,无益于事。”萧衍讽刺拓跋庆和就像百舌鸟一样说得天花乱坠,但是一上战场就“胆若鼷鼠”。 鼷鼠这种鼠类很有趣。据《左传·成公七年》载:“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古时在郊外祭祀天地,称作“郊祭”。郊祭前要先选择一头牛占卜,如果卜得吉兆就把这头牛养起来,然后再占卜郊祭的日期。这一年鼷鼠先后吃了两头郊祭之牛的角。《左传》中记载鼷鼠食郊牛角共有三次,鼷鼠似乎特别爱吃郊祭的牛角。 我们来看看这种体形最小的鼠类的特性。《尔雅·释兽》:“鼷鼠。”郭璞注:“有螫毒者。”“螫(shì)”指毒虫或毒蛇咬刺。西晋张华所著《博物志》载之更详:“《春秋》书‘鼷鼠食郊牛,牛死’。鼠之类最小者,食物当时不觉痛。世传云:亦食人项肥厚皮处,亦不觉。或名甘鼠。俗人讳此,所啮衰病之征。”北宋学者陆佃所著《埤雅》也说:“鼷鼠,有螫毒者,甘口啮人及鸟兽,皆不痛。”李时珍《本草纲目》又记载了鼷鼠的别名“甘口鼠”:“鼷乃鼠之最小者,啮人不痛,故曰甘口。”又引陈藏器之说:“鼷鼠极细,卒不可见,食人及牛、马等皮肤成疮,至死不觉。” 由此可知,鼷鼠最重要的特性是:体形细小,咬人不觉痛,但危害极大,以至于成疮而死。因此萧衍才用“胆若鼷鼠”来嘲讽拓跋庆和,表示极端看不起他。《三国志·魏志·杜袭传》中有“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之句,“莛(tíng)”是草茎,以莛撞钟,钟如何能响?千钧之弩也不会只为一只小鼷鼠发射,极言对鼷鼠之轻视,古人因此用“胆若鼷鼠”来形容人极端胆小怕事。 后人博物知识匮乏,已经不了解鼷鼠的特性,因此才泛泛而言“胆小如鼠”,虽然也能够形容胆小,但鼷鼠的危害性、古人对鼷鼠的厌憎之情却统统被忽略了。 ![]() 《凝视子鼠的年轻夫妇》(『子鼠を眺める若夫妇』),铃木春信绘,一七六八—一七六九年。 画中一对年轻夫妇正在逗弄一只宠物小鼠。似是新年的清晨,室内装饰、衣饰上的花纹、透过障子的光线都带有新年气息。应该是到了鼠年吧。夫妇二人俯首注视小鼠的神情柔和怜惜。画面上方题写的是宝井其角的俳句“さいはいて払ふ障子に松の影”,描绘了拂过障子的松影。宝井其角是日本江户时代早期的俳句诗人,俳句大师松尾芭蕉的弟子。铃木春信作为“锦绘”第一人,他的画从构图到设色都带有抒情意味,他的美人画样式牢笼一代,意境如诗,被称为春信式。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