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臼 凿出凹槽的舂坑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周易》

A

B

《后汉书·吴祐传》记载了一则逸事:“时,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胶东人公沙穆游学于太学,因家贫而换服为佣,来到为官的吴祐家里,担任舂米之职。吴祐偶尔与之交谈,大惊,于是两人定交,此之谓“杵臼之交”,比喻身份悬殊的朋友相交而不分贵贱。

“杵(chǔ)”是舂米所用的棒槌,“臼”则是舂米的容器。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臼”字,也许可以说明杵臼的发明较晚,金文字形A,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象形字,像一个下凹的舂坑之形,其中的四点,乃是坑壁上凿出的齿状凹槽,用以增加舂磨时的摩擦力。小篆字形B,大同小异。今天使用的“臼”字,出于写作便利的缘故,将其中的四点省作两短横。

《说文解字》:“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米也。”许慎误将其中的四点释义为所舂之米。张舜徽先生在《说文解字约注》一书中解释说:“太古掘地为臼,米与土自相杂,故重在择米;其后既穿木石为臼,而米渐纯洁,故石臼至今用之。”今天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石臼,里面仍然有凿出的凹槽。

《周易·系辞》中写道:“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据说杵臼是黄帝的大臣雍父发明的。

段玉裁说:“引伸凡凹者曰臼。”其实并非“凡凹者为臼”,比如人的口腔后方两侧、上下颌各六个的槽牙,其形如臼,故又称“臼齿”。后世之臼多为石制,能够长久使用,因此“臼”又引申为陈旧、一成不变的老套子,比如“窠臼”一词。

晚唐著名博物学家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中收录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卜人徐道昇言江淮有王生者,榜言解梦。贾客张瞻将归,梦炊于臼中。问王生,生言:‘君归不见妻矣,臼中炊,固无釜也。’贾客至家,妻果卒已数月,方知王生之言不诬矣。”

王生竟至于张榜公示自己的解梦本领,可见非常自信。“贾()客”指商人,商人张瞻梦见自己在臼中做饭,王生为之解梦道:“在臼中做饭,是因为没有釜的缘故。”“釜()”是铁锅,谐音为“妇”,“无妇”即指张瞻的妻子病逝。后世遂用“炊臼”“炊臼之梦”“炊臼之戚”或“臼中无釜”来比喻丧妻。比如明人李濂所作《悼亡杂诗》之九,开篇就吟咏道:“鼓盆歌底事,炊臼梦堪疑。”“鼓盆”用庄子丧妻鼓盆而歌的典故,和“炊臼”一样,都是丧妻之意。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