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羚羊挂角 |
字源 | 羚羊挂角原来是为了避害南宋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写道:“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清代诗人赵翼在《论诗》中写道:“作诗必此诗,意取象外神。羚羊眠挂角,天马奔绝尘。”这都是描写的诗境。古人认为诗以空灵玄远、超脱为最高境界,就像镜花水月一样,看得见摸不着,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味深远。 为什么要用“羚羊挂角”来形容呢?北宋学者陆佃所著《埤雅·释兽》中说:“羚羊似羊而大,角有圆绕蹙文,夜则悬角木上以防患。语曰‘羚羊挂角’,此之谓也。”“蹙(cù)”是聚拢、收缩的意思,“蹙文”指羚羊的角上有聚拢在一起的纹路。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王安石《字说》云:“鹿则比类,而环角外向以自防;羚则独栖,悬角木上以远害。可谓灵也。” 根据以上描述,羚羊真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夜里睡觉的时候把角悬挂到树枝上,脚不沾地,在地上根本发现不了它们的足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民间谚语即由此而来。 关于羚羊角,还有更神奇的传说。《本草纲目》引《寰宇志》云:“安南高石山出羚羊,一角极坚,能碎金刚石……金刚石出西域,状如紫石英,百炼不消,物莫能击,惟羚羊角扣之,则自然冰泮(pàn)也。又貘骨伪充佛牙,物亦不能破,用此角击之即碎,皆相畏耳。” ![]() 《玄沙接物利生图》,元代佚名绘,绢本墨画,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禅画,描绘的是禅宗公案“玄沙接物利生”,亦称“玄沙三病”。唐末五代玄沙师备禅师曾以盲、聋、哑三种人喻指昧于真见、真闻、真语之人。后来有僧人就此话题请教云门文偃禅师:“僧请益云门,云门云:‘汝礼拜着!’僧礼拜起,云门以拄杖挃,僧退后。门云:‘汝不是患盲。’复唤近前来,僧近前,门云:‘汝不是患聋。’门乃云:‘还会么?’僧云:‘不会。’门云:‘汝不是患哑。’僧于此有省。”(《碧岩录》)画面表现的即文偃禅师点醒僧人一幕。 文偃禅师是云门宗的创立者,从学于雪峰义存禅师并得道,对义存禅师十分推崇,常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 在列举了羚羊角所治各种病症之后,李时珍解释说:“羚之性灵,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邪恶而解诸毒,碎佛牙而烧烟走蛇虺也。”“虺(huǐ)”是一种毒蛇。 羚羊角如此神奇,“羚羊挂角”又如此不着痕迹,禅宗于是用来借喻不落言筌的妙语。比如《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义存禅师对众人说:“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汝向什么处扪摹?”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