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气尚彊(強),其出乙乙也。與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頸。凡乙之屬皆从乙。”
【釋形】
乙,甲骨文
、
,郭沫若說:“乙之像魚腸,內之像魚尾,可無庸說。”徐灝段註箋:“乙承甲,象人頭,至癸承壬,象人足,皆大一經之謬說也。”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其訓流者,形體旣與甲乙字全同,讀弋支切,亦與乙音略近。且契文从水諸字類多从
若
,亦與甲乙字全同。因疑甲乙字與許書訓流之
實為一字。”諸說不一。竊謂本象“勺匙”具之柄(無頭形)。甲,由人頭亦卽首,引申喻指為勺、匙之頭,而“乙”象其翹尾之柄,卽勺之曲柄。故以頭(勺頭)為首、為甲,卽說文之“乙承甲”,乙為勺之柄而省之勺頭,故次之,因而用為天干之第二位。金文與甲文形同,十一年意鼎、曾侯乙鐘字下部成曲折畫形。
【釋義】
(一)天干之第二位,與地支相配用于紀日。臣衛宋尊:“唯四月乙卯,公易(賜)臣衛宋□貝三朋。”曶鼎:“隹(唯)王元年六月旣朢乙亥,王才(在)周穆王大[室]。”
(二)日名,為先祖之廟號。我方鼎:“隹(唯)十又一月丁亥,我乍(作)
(禦)
(祭)且(祖)乙匕(妣)乙,且(祖)己匕(妣)癸,
(延)礿
二母,咸。”(妣乙為祖乙配偶,祖,指祖父,乙為日名。)卜辭:“在且(祖)乙宗。”(合集34050)“于匕(妣)乙用。”(合集22045)旂鼎:“旂用乍(作)文父日乙寶
彝。”史牆盤:“甬叀乙且(祖)”,“害(舒)屖(遲)文考乙公。”楊寬西周史:(史牆盤)“列舉了他以前五代世系,第一代稱高祖,高祖原來居住在商畿以內的‘微’,所以‘在微霝處’,……。後來‘微’就成為他們的氏。”“據說第三代的乙祖很是賢惠,能夠輔助君主,深謀遠慮而成為心腹之臣。……第五代的‘文考乙公’,就是牆的父辛,很是剛彊(強)開明。”“微氏七代,第一、二兩代的人名和廟號失傳,第三代衹留廟號為乙……。”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疑商人以日為名號,乃成湯以後之事。其先世諸公生卒之日,至湯有天下後定祀典名號時,已不可知。乃卽用十日之次序,以追名之。故先公之次,乃適與十日之次同。否則不應如此巧合也。”(觀堂集林卷九)皇甫謐說:“商家生子,以日為銘,蓋自微始。”(史記·殷本紀·索隱)
(三)人名。曾侯乙戈:“曾侯乙之用戈。”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姬姓,曾國國君,名乙。
【字例】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