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引,開弓也。从弓、丨。”
【釋形】
引,甲骨文作
,从弓,从大會意。表示人拉開弓、張開弦,以施射箭。故義為開弓,拉長,引申為延長。金文為指示字,省之“大(人)”,以一曲畫示之。構意與“張”字相類。甲文或作
,亦與金文形同,有學者釋為“弘”字。于豪亮據竹簡帛書“引”字,周易的“引吉”與甲文對照,證明是“引”字。(據說引字)引字从弓,所加一曲畫是個指示符號,表示把弓拉開,開弓時弓弦張開,引申為長久意。而“弘”字是从引字中分化出來的,因弓弦拉開,張弓射箭,其弓弦形態必顯其大,故有張長、擴大義。正因之,則從古籍中出現了“引吉”“弘吉”兩種表達。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引而勞之”之“引”作“
”,弓字右上方加標一斜畫,示為拉弓為“引”。于此所收金文字,多釋之“弘”字。
【釋義】
1.yǐn余忍切
(一)長久。師
鼎:“用乃孔德
(遜)屯(純),乃用心引正乃辟安德。”叔夷鎛:“余引猒(獻)乃心。”爾雅·釋訓:“子子孫孫,∽無極也。”釋文:“引,長久也。”
(二)大。秦公簋:“
(畯)疐才(在)天,高引又(有)慶,
囿(佑)四方。”爾雅·釋詁:“引,長也。”長卽大,王維使至塞上詩:“長河落日圓。”銘文之“引”據銘義,多釋之為“弘”,詩經·大雅·民勞:“戎雖小子,而式弘大。”
(三)人名。師旂鼎:“吏(使)氒(厥)友引以告于白(伯)懋父。”引,師旂的屬下之僚。
2.shěn式忍切
(四)副詞,猶言“亦”。毛公鼎:“余一人才(在)立(位),引(矧)唯乃智(知)。”毛公旅方鼎:“亦引唯考(孝)。”文獻作矧,尚書·康誥:“元惡大憝,矧唯不孝不友。”
【字例】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