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成 用楔子把戈的刃和长柄固定在一起
字源

成 用楔子把戈的刃和长柄固定在一起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尚书》

“成”这个字的字形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这里先介绍各种解释,最后再提出自己的新解。

成,甲骨文字形,这毫无疑问是一个会意字,主体部分是一支戈,没有异议,但左下角这一小竖代表的是什么东西,各种解释的分歧就在于此。

第一种解释是:这一小竖是“杵”的形状,上边的“戈”也可以认作斧形,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第二种解释是:这一小竖是指事符号,像是戈上滴下来的血,会意为收兵藏戈,战乱平息了。

第三种解释出自谷衍奎编纂的《汉字源流字典》:“甲骨文像以斧劈物形,表示斩物为誓以定盟之意。犹如折箭为誓、歃血定盟一样,是古代发誓的一种风俗。”

第四种解释最为奇特,出自白川静先生,他认为这一小竖乃是饰物下垂之态,戈制作完成后,要在戈上装饰某种饰物,用以举行除恶的祭礼。

以上四种解释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甲骨文中出现更多的是字形,从而推翻了第一、第二、第四种解释,左下角这个小小的圆形物体既不是“杵”形,又不是血滴形,更不是饰物;至于第三种解释中的“斧劈物形”,那么字形中的这一小竖未免过小,为何不选取一个较大的物体来劈呢?况且这种解释并未举出实例,来证明哪种定盟方式采用的是“斧劈物形”,而折箭为誓和歃血定盟,史书都有相应的记载。

因此,以上四种解释都不能成立。我的解释是: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中,这一小竖是竹木或金属制成的楔子的形状,即“丁”字的初文,后来添加了一个“金”字旁写作“钉”,也就是钉子;甲骨文字形中,这个圆形物体就是这种楔子的俯视图,即楔子或钉子的顶部。金文字形是“成”的另一种古文字形,就看得更加清楚了,楔子或钉子长长的身体上端,还有一个圆圆的钉帽。小篆字形,“戈”里面更像一只钉子的形状。楷体字形里面的钉子加以变形,看不出来原来的样子了。

“成”的各种字形会意为用楔子或钉子把“戈”的刃和长柄固定在一起,固定完成后,就可以持戈出征了,因此《说文解字》解释道:“成,就也。”这是“成”的引申义,引申为完成、成就、平定等各种义项。乐曲一章终了也叫“成”,比如《尚书》中说:“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相传是舜制成的乐章,奏了九章之后,凤凰也来起舞。

“成”又可引申为成规,即已经完成并定型的规则。周代有士师的官职,职责之一就是“掌士之八成”,用八种成规执掌禁令刑狱。这“八成”分别是:“一曰邦汋,二曰邦贼,三曰邦谍,四曰犯邦令,五曰挢邦令,六曰为邦盗,七曰为邦朋,八曰为邦诬。”一曰邦汋,“汋”通“酌”,指盗取国家机密者;二曰邦贼,叛逆作乱者;三曰邦谍,为别国做间谍者;四曰犯邦令,抗拒国君指令者;五曰挢邦令,矫称假托国家法令者;六曰为邦盗,窃取国家宝藏者;七曰为邦朋,互相勾结违法乱纪者;八曰为邦诬,诬罔君臣,歪曲事实者。此之谓“八成”之罪,可称得上井井有条,巨细靡遗。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