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阳春白雪 |
字源 | 阳春白雪为什么形容高雅?“阳春白雪”常常跟“下里巴人”对举,形容非常高雅的人或事物,自然,“下里巴人”就是非常不高雅,最下层的人或事物了。 这两个成语都出自楚国辞赋家宋玉针对他人的谗毁所作的自我辩解的名篇《对楚王问》。其实不仅这两个成语,还有“阳阿薤露”“曲高和寡”这两个成语也都出自这篇文章。短短一篇文章,居然一下子为汉语词汇库贡献了四个成语,可谓少见。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您是不是有什么不良行为啊?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你的坏话呢?” 宋玉回答道:“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郢(yǐng)中”指楚国的都城郢都。“下里”就是乡里,“巴人”指巴国的百姓。相对于楚人来说,巴人的文化水平很低,因此《下里》和《巴人》就是两首烂大街的通俗歌曲,人人都会唱。 《阳阿》是稍微高雅一点的乐曲。“薤(xi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鳞茎,鳞茎和嫩叶可食。“薤露”即薤叶上的露水。《薤露》是一曲挽歌,比喻人的命运就像薤叶上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干了,因此《薤露》也是稍微高雅一点的乐曲。 如今的《阳春白雪》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但是跟宋玉时期的“阳春白雪”却没有什么关系。当时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古琴谱集《神奇秘谱》解题道:“《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白雪》相传是春秋时期著名音乐家师旷所作,和《阳春》一样非常高雅,很难精通。高雅到什么程度呢?据《淮南子·览冥训》载:“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 宋玉讲的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位歌者,先唱《下里》《巴人》的时候,跟着他唱的有数千人;再唱《阳阿》《薤露》的时候,跟着他唱的有数百人;再唱《阳春》《白雪》的时候,跟着他唱的只有数十人;最后的“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则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能够跟着唱的只有几人而已。 古代五声音阶分为宫、商、角(jué)、徵、羽。商音是凄怆悲凉的高音,“引商”指延长商音;羽音是清音,“刻羽”指紧急、尖刻的羽音;“流徵”指流畅的徵音,在“引商刻羽”之中间杂以流畅的徵音。 这样看来,最为“曲高和寡”的并非《阳春》《白雪》,而是“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音乐。 ![]() 《人物故事图册》之『高山流水』,明代仇英绘,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人物故事图册》全册共十开,取材于历史故事、寓言传说、文人逸事和诗文寓意,工笔重彩,敷色艳丽,人物情态描绘得细腻精微,建筑器皿工整精细,山石树木形态各具,又以环境烘托,整体色调和谐、清雅。“高山流水”页描绘了春秋时期伯牙抚琴遇知音的故事。俞伯牙为晋国上大夫,钟子期却是一个柴夫。画面上俞伯牙在草亭弹琴,钟子期拾级而上,正是这对千古知音相遇的一刻。周遭高山飞瀑、松林流水环绕,更衬托出琴音之清,人物之雅,知音之难得。 史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传说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俞伯牙作品。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