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雕虫小技 |
字源 | 雕虫小技“雕虫”的“虫”到底是什么虫?“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后来也用来比喻做事情时使用的不过是小技术而已。 “雕”当然是刻的意思,那么什么是“虫”呢?“虫”怎么能被雕刻呢?原来,这里的“虫”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虫子,而是秦代时定型的八种书写字体,称为“秦书八体”。据《说文解字》载,八体分别是: 第一,大篆。广义的大篆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zhòu)文和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除秦以外的六国的古文;狭义的大篆单指籀文,籀文是周宣王时太史籀写的十五篇文字。 第二,小篆。小篆是秦始皇有感于全国文字不统一,命李斯和赵高将大篆简化而创制的文字,所以又称“秦篆”。 第三,刻符。专刻于符节上的字体。符节是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作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上刻文字,分为两半,一半存于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使用时以两半相合为验。这种字体因为是用刀刻在金属上,笔画不能婉转如意,所以字体近于平直,形体近于方正。 第四,虫书。篆书中的花体,常常铸或刻在兵器、旗帜和符节上,形状像鸟和虫的样子,故称“虫书”。“雕虫”就是指刻写虫书。 第五,摹印。用来摹制印章的一种篆书体。 第六,署书。题在匾额上的文字。 第七,殳书。铸在兵器上的文字。“殳(shū)”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兵器。 第八,隶书。 据《北史·李浑传》载,李浑是北齐大臣,学问很大,文宣帝高洋命他组织一套班子,制定新的法律法规《麟趾格》。班子里面还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魏收。文人相轻,李浑有一次就对魏收说:“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意思是写那些花花绕绕的“虫书”,写一些风花雪月的小美文,我不如你魏收;但是制定国家的典章制度,你魏收可就比不上我了。 ![]() 《北齐校书图》,北齐杨子华绘,宋摹本,绢本设色,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宋摹本《北齐校书图》卷,旧传为唐阎立本所作,现多认为原是北齐画家杨子华所绘。杨子华是北齐世祖高湛的爱臣,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时有“画圣”之称,笔下人物丰满圆润,影响了唐代画风。 《北齐校书图》是一幅纪实性图卷。北齐天保七年(556),因为“时秘府书籍纰缪者多”,北齐文宣帝高洋“诏令校定群书”,参加者有樊逊等十一人,借邢子才、魏收诸家本共刊,“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可谓一时盛事。此卷便描绘了这些文人奉诏校书时的场景。这是图卷中段,四文士坐于榻上,婢女、小童侍立榻周,文士中二人正专心校勘书卷,另二人似乎因意见相左而有所争执,乃至打翻碗盏(或谓一人欲逃酒,一人欲挽留)。人物神情生动,细节精微。此画用笔细劲流畅,设色简朴优美。画中的家具器用、人物服饰皆胡汉杂糅,体现了南北朝时民族融合的特点。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