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集 |
字源 | 集黄鸟于飞,集于灌木(《诗经》) 汉字身世小档案 ■ “集”是一个会意字,金文字形是三只鸟儿栖止在树上。 ■ 群鸟聚集在树上歇息,旅途暂时完成,因此“集”引申出成就、成功的意思。 ■ 从群鸟集于树上又可以引申出停留、聚集、安定的意思,还可以引申而用作名词,比如诗集。 ![]() 集,甲骨文字形❶,一只鸟儿栖止在树木上,张开的翅膀还没有来得及收拢。金文字形❷,鸟儿全身漆黑,羽毛没有画出来。金文字形❸,树木上的鸟儿有些变形,不过更接近定型后“集”字上部的“隹”的形状。金文字形❹,这是“集”字所有字形中最美丽的一个,树木上栖止着三只鸟儿!而且鸟喙栩栩如生,羽毛似乎闪闪发光。三国时期《三体石经》上也刻有一个“集”字❺,鸟儿比树木的形体还大,鸟喙、眼睛非常形象,翅膀收拢,覆盖在“木”上。小篆字形❻,上部定型为“隹”。小篆字形❼,直接从金文字形❹演变而来,上部三个“隹”字。 《说文解字》:“集,群鸟在木上也。”许慎的释义是根据小篆字形❼而来,三只鸟儿代表群鸟,因此“集”是一个会意字。《诗经》中有“黄鸟于飞,集于灌木”的诗句,跟“集”字的字形是多么相像!群鸟聚集在树上歇息,旅途暂时完成,因此“集”引申出成就、成功的意思,西周晚期青铜器“毛公鼎”上有“唯天将集厥命”的铭文,意思是上天将成就他的使命。从群鸟集于树上又可以引申出停留、聚集、安定的意思,还可以引申而用作名词,比如把诗文汇在一起称作诗集、文集,人群聚集的地方称作集市。 苏轼在《答丁连州朝奉启》中说:“固无心于集菀,而有力于嘘枯。”不知道“集菀”和“嘘枯”这两个典故的读者,也就不懂得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两个典故出自《国语·晋语》。晋献公宠幸骊姬,骊姬想把自己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就向晋献公进太子申生的谗言,想杀害太子申生,但是大夫里克却偏向太子申生,于是派遣优施去游说里克。优施作歌,其中有这样两句:“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宛”通“菀”,草木茂盛的样子。这两句话是讽喻里克,说别人都往草木茂盛的地方去了,唯独您还停留在枯枝上。里克问何为“宛”何为“枯”, 优施回答道:“其母为夫人,其子为君,可不谓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谤,可不谓枯乎?枯且有伤。”“宛”意指受宠的奚齐,“枯”意指不受宠的太子申生。里克听后,选择了中立。这里的“集”就是停留的意思,后人就用“集宛”比喻趋炎附势,用“嘘枯”比喻扶助危难。 隼(sǔn)是一种凶猛的鹰,“集隼”是指栖止的鹰,但隼应该在山林里出没,如果栖止在人家的高墙上,必然会为人所射而坠落,所以“集隼”的“集”可以引申出坠落的意思,“集隼”即指坠落的鹰。据《国语·鲁语》记载,孔子在陈国时,“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一支石制的箭头,长一尺八寸,射穿了它的身体。陈侯派人带着隼和箭去请教孔子,孔子说:“这只隼从很远的地方而来,这支箭是北方的肃慎氏制造,献给周天子的。”后人于是用“隼集陈庭”来形容博闻强识。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