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盥

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礼记》)

汉字身世小档案

“盥”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为盆子里面有一只手,会意为在盆里洗手。“盥”虽然是洗手之意,但却是别人为自己浇水而洗,并不是自己亲自洗。

古人关于洗浴的分类很细,每天都要“进盥”,即父母每天早上都要洗手。

“盥”这个字今天已不常用,只用于“盥洗室”之类的标识场所。但是在古代,这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常用字,跟古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盥,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会意字,盆子里面有一只手,会意为在盆里洗手。甲骨文字形B,手的两边有两点水滴。甲骨文字形C,水滴更多,更像洗手的样子。金文字形D,更加美观,上面是两只手在洗。金文字形E,这是一只高脚的洗手盆。小篆字形F,上面的双手有些变形。

《说文解字》:“盥,澡手也。”《礼记·内则》篇对侍奉父母有许许多多不厌其烦的详细规定,其中之一是:“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年龄小的子女捧着洗手盆,年龄大的子女捧着盛水的器具,然后为父母浇水洗手,洗完还要递上手巾。“沃”是从上往下浇水,因此“盥”虽然是洗手之意,但却是别人为自己浇水而洗,并不是自己亲自洗。从“盥”的字形中即可看出,是把手伸到没有水的洗手盆里,别人为自己浇水而洗。浇水的这个器具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叫“匜(y!)”,形状像瓢。为父母洗手的这整个过程因此就叫“奉匜沃盥”。

庄子在《寓言》篇中描述了侍奉长者或尊者洗漱的一整套程序:“(阳子居)进盥漱巾栉,脱屦户外,膝行而前。”阳子居侍奉老子洗手和漱口的同时,还手执手巾和梳子,手巾用来擦干手,梳子用来梳头发。“屦(j&)”是葛制的单底鞋,膝行乃是跪着向前挪动,可见阳子居对老子是多么尊敬。

古人关于洗浴的分类很细,同样据《礼记·内则》载:“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请靧;足垢,燂汤请洗。”燂(qi1n),烧热;潘,淘米水;靧(hu#),洗脸。五天要为父母烧热水洗澡,叫“浴”;三天要为父母洗头发,叫“沐”;这期间,如果父母脸脏了,要用烧热的淘米水洗脸,叫“靧”;脚脏了,要用热水洗脚,叫“洗”。而每天都要“进盥”,即父母每天早上都要洗手。《礼记·大学》篇中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段玉裁认为商汤所用的这个“盘”即是洗手的“盥”,因为只有手才是每天都要洗的,所以刻铭曰“日日新”,每天洗手的时候都要告诫自己“日日新”。

《周礼》中有这样的规定:“凡祼事,沃盥。”“祼”可不是裸体的“裸”,而是读gu3n,把酒浇在地上祭神就叫“祼”,也称“灌祭”。举行“祼”的祭祀之前,要“沃盥”,清末学者孙诒让解释说:“沃盥者,谓行礼时必澡手,使人奉匜盛水以浇沃之,而下以盘承其弃水也。”这是祭祀前例行的清洁工作,以示虔诚。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2: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