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区 |
字源 | 区 装满物品的受物器吾先君文王,作《仆区》之法 ——《左传》 简化后的“区”字,里面是一个叉,与日文汉字差不多,这个字不容易看出区域、区别之意。而繁体字“區”,里面有三个口,又是怎么表示的区域、区别之意呢? 区,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会意字,左下侧的一竖一拐表示“受物之器”,里面的三个口即是所受之物。甲骨文字形B,大同小异。甲骨文字形C,“受物之器”变成朝下覆盖之形。金文字形D,“受物之器”的形状变成了覆盖三面,只留一个出口,而且将三件物品串联了起来。小篆字形E,恢复了内外结构。 ![]() ![]() 《说文解字》:“区,踦区,藏匿也。从品在匸中。品,众也。”“踦(q~)”是倾侧的样子,段玉裁解释为“委曲包蔽”,意思是“受物之器”需要倾侧一下才能将物品装入其中,装好之后,从外面就看不到这些物品了,因此“区”的本义是收藏、藏匿。 “区”里面的“品”字,许慎解释为“众庶也”,谷衍奎在《汉字源流字典》中把“众庶”理解成奴隶,认为“区”“会奴隶逃亡藏匿之意”,但“众庶”指的是平民百姓,并非指奴隶。 还有人认为“区”里面的三个口表示大量的人口聚居,而外面的“匸(x#)”表示城墙,“区”因此会意为“有城墙保护的大片聚居地”。张舜徽先生根据古时“区”和“丘”为通假字这一现象分析道:“区有藏意,犹丘有聚义耳。区从品在匸中,品谓物之多也。品从三口,训众庶,既以称人,亦以指物。”而“丘”乃小土山,最初所藏的当然是物,不可能是人,因此“区”里面的三个口应该训为物品。 白川静先生则独辟蹊径地认为“区”里面的三个口是“置有向神祷告的祷辞的祝咒之器”,外面的“匸”“乃秘密地举行仪式的圣所,属于隐蔽的场所”,因此,“摆列有众多的祈祷用具的场所称‘区’”。古人造字,首先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白川静先生的解释虽然新颖,但毕竟离日常生活过于遥远。 《左传·昭公七年》中有“吾先君文王,作《仆区》之法,曰‘盗所隐器,与盗同罪’”的记载,是理解“区”的本义的最佳例证。“先君文王”指楚文王。杜预说“仆区”乃是楚国的刑书之名,一条条具载刑法条文的法律文本。东汉学者服虔解释说:“仆,隐也;区,匿也。为隐亡人之法也。”“亡人”指逃亡者,“隐亡人”即今天所说的窝藏之罪。这个解释倒是符合谷衍奎所谓“会奴隶逃亡藏匿之意”,但《仆区》之法的具体条文则是:“盗所隐器,与盗同罪。”意思是盗取他人行窃后隐藏起来的赃物,也属于盗窃罪。“区”正对应“隐器”,指藏匿起来的器物,联想一下“区”字中藏匿在里面的那三个口,多么形象的写照啊! 段玉裁又说:“区之义内藏多品,故引申为区域,为区别。”这就是“区”当作区域、区别之意的引申。 ![]() 《蹲在墙根的男子》(垣根の内にうずくまる男)铃木春信绘,1765年 这是一幅“春信式”绘历。江户后期的日本使用太阴历,月份区分为三十天的大月和二十九天的小月,每年大小月的排列组合都不同,记载大小月份变化的年历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明和二年(1765),江户的俳谐诗人之间开始流行交换一种精致的图画日历(木刻“绘历”),铃木春信适逢其会,领导了大幅彩色木版 “绘历”的创制,从此“锦绘”开始大行其道。这幅绘历将标记月份的数字巧妙隐藏在画中人物衣服的花纹里,是“春信式”绘历的一贯做法。 春信构图多用自然风景或建筑物,背景总是充满抒情意味和诗的意境。这幅画可能是一套双联画的左幅,画面上一个年轻的持伞男子悄然藏身于“区”字形竹编围墙内,神情安静,又似略带一点甜蜜期待。他是来见情人的吧,故意在情人拉开障子门的时候藏起来,想给对方一个惊喜呢,还是顽皮心起,要戏弄一下对方呢?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