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初 |
字源 | 初![]()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屈原) 汉字身世小档案 ■“初”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衣”,右边是刀,会意为以刀裁衣。后引申为初始。 ■后世于是将还没有做官时所穿的衣服称作“初服”,与“朝服”相对。 ■古人将一月分为四,第一日至七八日就叫“初吉”。 “初”这个字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一把刀,这两个字符组合在一起,为什么能够表示初始之意呢?我们来看看古人造这个字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个字又反映了先民的什么习俗。 初,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会意字,左边是“衣”,右边是刀,会意为以刀裁衣。甲骨文字形B,大同小异。金文字形C和D,区别不大。小篆字形E,可以看出,这个字几千年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说文解字》:“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徐锴解释说:“礼之初,拖衣以蔽形。以刀裁衣,会意。”清代学者朱骏声解释《广雅·释诂》中“初,舒也”的释义时说:“谓展布帛以就裁。”历代学者都认为以刀裁衣乃是做衣服的开始,做衣服遮蔽身体又是文明的开始,因此而引申为初始。 不过,我倒认同白川静先生的独特解释,他说:“初次做衣,即给新生儿做婴儿服。想来,制作婴儿服前,先要举行剪切布料的仪式。由此,‘初’有了初始、起始之义。” 《尚书·召诰》篇中,周公和召公赞美周成王居住洛邑治理天下的决定,于是“王乃初服”,孔安国解释说:“言王新即政,始服行教化,当如子之初生,习为善,则善矣。”很显然,将“初服”解释为初始服行教化,这应该是引申义;我很怀疑“初服”的本义正是白川静先生所说的给新生儿做婴儿服之前剪切布料的仪式。《召诰》篇紧接着把“初服”比作“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此即孔安国所谓“当如子之初生,习为善,则善矣”。而初生子第一件事就是为他做衣服,做衣服之前举行祈福仪式,当然就是希望初生子向善之意。从此义引申开去,后世于是将还没有做官时所穿的衣服称作“初服”,与“朝服”相对。 此外还有一个佐证。屈原在《离骚》开篇就吟咏道:“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我的父亲揆度观察我初生的时节,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初度”,历代学者们都释为初生之时,因此后来也用作生日的代称。“度”是指伸开两臂度量长短,“初度”极有可能是屈原的父亲为他度量布帛的长短,裁新衣举行祈福仪式,然后取名为“平”,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商代有衣祭或称衣祀的祭祀,民间甲骨文研究者华强先生将“衣”解释为新生儿分娩时的胎衣,因此衣祭“很可能是和新生婴儿有关的向祖先祈福的祭祀,为了祈求祖先对该婴儿的庇佑”。这应该就是“初”字从衣从刀的本意所在。 “初”由为新生儿裁新衣引申为次序居第一之位,比如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古人将一月分为四,第一日至七八日就叫“初吉”。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初吉”指初一日,《诗经·小明》篇中有“二月初吉,载离寒暑”的诗句,意思是二月初一,历经寒暑。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