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半老徐娘
字源

半老徐娘

为什么姓徐?

“半老徐娘”又写作“徐娘半老”,形容那些年长色衰但是风韵犹存、打扮风骚的妇女,含有一定的贬义成分。为什么非得姓“徐”而不是别的姓呢?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清楚。

原来,这个称谓出自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徐昭佩。徐昭佩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是长相却很一般,《南史·后妃传》称她“妃无容质”,不是美女,因此在生下一子一女之后,萧绎便很少再来徐昭佩的住处,两三年才会跟她行一次房。徐昭佩又生气又妒忌,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萧绎是独眼龙,瞎了一只眼睛,每逢萧绎兴致大发,来到徐昭佩住处的时候,徐昭佩就只画半面妆,借以讽刺萧绎只有一只眼睛看得见。这一招未免过于恶毒,对残疾人的心理打击可想而知,于是萧绎更加恼怒,一看见半面妆立马就离开。李商隐曾有一首叫《南朝》的诗描写这一场景:“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徐昭佩还酗酒,大醉后如果碰见萧绎前来,就故意呕吐在萧绎的衣服上。徐昭佩这种种不合人情的行为都是心理变态所致。

深宫寂寞,岁月渐渐流逝,徐昭佩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她开始寻找面首,抚慰自己空虚的肉体。她先和瑶光寺的智远道人私通,又和萧绎的大臣暨季江私通,接着又跟贺徽在尼姑庵里私通,并互相把海誓山盟的情诗写在白角枕上相赠。这种事情本来是徐昭佩和情人之间的隐私,但是暨季江却憋不住,经常暗地里向别人感叹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女史箴图》为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中国书画藏品,根据西晋诗人张华的《女史箴》内容所绘,旨在用历代贤妃的故事来告诫宫廷后妃须遵守妇德。张华《女史箴》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女史箴图》最负盛名的摹本有两卷,分别是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摹本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摹本。

《女史箴图》卷局部,东晋顾恺之绘,唐摹本,绢本设色,大英博物馆藏。

面中三个妃子正对镜梳妆,左边一个妃子坐在铜镜和化妆盒前,另一个妃子为她梳头,右边一个似已梳妆完毕的妃子正在对镜审视自己的妆容,从镜中可以看到她美丽的侧脸。

这一段的主题是“化妆”,诗曰:“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意思是化妆只能修饰容貌,女子更应重视德行的修养。画顾恺之的年代与徐妃故事的年代相距不远,徐妃每日梳妆的场景大约与图中描绘相似吧,只不知半面妆是如何操作的。以《女史箴》对照,徐妃面对帝王,既不修饰容貌,也无德行可言,任性纵情,真是不守妇道极了,但这样恣意的一生大概也令很多女子暗暗羡慕吧。

虽老犹尚多情。”意思是说柏直的猎狗老了还能逮到猎物,萧溧阳的马老了还是骏马,徐昭佩这位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半老徐娘”的最早出处。

像很多后妃一样,徐昭佩的妒忌心也很强,平时喜欢交接那些不受宠的妃子,但是一旦发现该妃子怀了孕,立马醋海翻腾,甚至亲手拿刀杀了对方。后来萧绎宠爱的妃子王氏产子后病逝,萧绎怀疑是徐昭佩下的毒手,逼她自尽。徐昭佩遂投井而死。死后萧绎还把她的尸体送回娘家,称作“出妻”,死后还要跟她离婚,可见萧绎对徐昭佩的厌恶。

徐昭佩死了,可是“半老徐娘”这个称谓却流传下来,“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也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其中的调侃意味直逼暨季江的感叹。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6: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