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十恶不赦 |
字源 | 十恶不赦不能赦免的到底是哪十种“恶”?“十恶不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但是在今天,“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并非实指,而是泛指重大的罪行,也就是说,“十恶不赦”到底有哪“十恶”,现在已经不详细追究了。 不过在古代中国,刑法中“十恶”的指向却非常明确。据《隋书·刑法志》载:“(北齐)列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所谓“八议”,又称“八辟”,是指为宗室之亲、封爵者等八种特殊身份的人所订的减刑法律,而上述十条重罪则不在减刑之列。 到了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十恶”之名才正式进入中国的律法,“十恶”遂成为沿革久远的刑名。《隋书·刑法志》载:“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唐律疏议》中议论说:“周齐虽具十条之名,而无十恶之目。开皇创制,始备此科。”就是指隋文帝开皇元年的“十恶”之名。 隋唐的“十恶”跟北齐的“重罪十条”稍有不同,以下根据《唐律疏议》,对“十恶”稍加注释。 一曰谋反,企图推翻现政权。这一条历来都是“十恶”之首。 二曰谋大逆,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 三曰谋叛,背叛朝廷。 四曰恶逆,殴打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死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及父母。 五曰不道,杀死一家非死罪三人,将人肢解,造毒物杀人,用邪术诅咒人。 六曰大不敬,冒犯皇帝的尊严,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皇帝所乘的舟船造得不牢固导致败坏,等等。 七曰不孝,对祖父母或父母不孝。 八曰不睦,亲族之间互相伤害。 九曰不义,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官以上官长;闻夫丧匿不举哀,守丧期间作乐、穿吉服及改嫁。 十曰内乱,亲族之间通奸或强奸。 隋唐之后,“十恶”就成为古代社会不可饶恕的重罪,“十恶不赦”也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 《通俗水浒传豪杰百八人之一个行者武松》(『通俗水滸伝豪傑百八人之一個行者武松』),歌川国芳绘,一八四七—一八五二年。 歌川国芳(1798—1861),号一勇斋、朝樱楼,是浮世绘歌川派晚期大师之一。他擅长武者绘、猫绘、鬼怪画,风格新奇大胆。1827年开始创作著名的水浒传豪杰百八人系列,勾画细腻,色彩浓烈,个性生动,极受欢迎。这一幅画的是行者武松。为逃避官府追捕,武松作头陀打扮,画中是一副傲啸山林的好汉模样。 武松原非“刁民”,他为兄报仇后自首,之后经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一路反上梁山,扯旗聚义,从打虎英雄变为谋反作乱的“恶人”。虽然梁山泊好汉们大多身负多条“不赦”大罪,但后来也都受了招安,反替朝廷去征讨造反的方腊了。武松的结局是出家六和寺,享年八十善终。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