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李延年)

汉字身世小档案

■ “北”的本义就是“背”,故而无论是在甲骨文,还是金文和小篆中,“北”都是两个人背靠背的形象。

■ 因为背处阴暗,古人房屋大都坐北朝南,便于采光,所以“北”引申为指向阴暗面方向的方位词。

■ “北面”也可代指师生之谊。

■ “北方为冬”“万物至冬皆伏”,其形状就如同“北”字的甲骨文字形,相背而伏,故称北方为“伏方”。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唱给汉武帝的这首流行歌曲,吟咏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妹妹李夫人。“北”为什么会作为指示北方的方位词呢?

北,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左右两个人背靠背地站着。甲骨文字形❷,也是相同的形状。金文字形❸,人和人的后背靠得更近,也更像人弯腰曲背的样子。小篆字形❹,同于甲骨文和金文。楷体字形已经看不出来背靠背站着的形状了。

《说文解字》:“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北”的本义就是“背”,后来当作指示方向的方位词后,在“北”的下面添加了一个表示躯体的“月(肉)”,来替代“北”的本义。《战国策·齐策六》:“士无反北之心。”这里的“北”就是“背”的本字,三国时期的韦昭更是直接解释道:“北者,古之背字。”“反北”即“反背”,背叛的意思。打了败仗,逃跑的时候总是要用脊背对着敌方,因此把打败仗称作“败北”。古籍中常常有“连战皆北”“三战三北”的用法,就是由此而来。又由此引申出败逃之意,西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这里的“北”即指败逃者。

古人房屋大都坐北朝南,便于采光避风,因此南面为上,北面为下。同理,皇帝的座位也是面南背北。“北”由此而引申为指示北方的方位词。《韵会》:“身北曰背。”清人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解释道:“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从此方位出发,即可界定山南为阳,山北为阴。王力先生在注解《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句话时说:“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这就是“北”这个字指示北方的字义的演变过程。

周代有司士的官职,职责之一是“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向,三公北面东上”。国君面南,臣拜君则要“北面”,面向北行礼。弟子敬师之礼亦称“北面”,据《汉书》记载,西汉时期,于定国当了大官儿之后,“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说得很明确,“北面”遂成为师生之谊的代名词。《世说新语·赏誉》:“刘尹先推谢镇西,谢后雅重刘,曰:‘昔尝北面。’”刘惔任丹阳尹,故称“刘尹”;谢尚任镇西将军,故称“谢镇西”。刘惔先前曾经举荐过谢尚,谢尚当了大官儿之后,也非常看重刘惔,总是对别人说:“昔尝北面。”意思是过去我曾经做过他的弟子。

北方还有一个别称, “伏方”,也是用的“北”字的本义。《尸子》:“冬为信,北方为冬。冬,终也;北方,伏方也。万物至冬皆伏,贵贱若一,美恶不异,信之至也。”冬天时阳气在下,万物伏藏,其形状就如同“北”字的甲骨文字形,相背而伏,故称北方为“伏方”。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8: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