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柳下惠)

汉字身世小档案

■ 《说文解字》:“直,正见也。”

■ 柳下惠不仅有“坐怀不乱”的美德,还坚持“直道事人”的原则。

“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孔子就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过“直”。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字形演变。

直,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下面是一只眼睛,上面是一条直线,会意为以目视之,视线之直。金文字形❷,在甲骨文字形的基础上,左边添加了一个弧状的字符,这个“”(yǐn)的字符,《说文解字》解释说:“,匿也。”段玉裁解释为“像逃亡者自藏之状也”。金文字形用三个字符来会意,徐锴解释说:“,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段玉裁进一步解释说:“谓以十目视者无所逃也。”小篆字形❸,“目”上面直接写成了“十”。就金文字形而言,“目”上面其实并不是“十”,而是在甲骨文字形一条直线的基础上,添加了一道短横线,用来表示视线所注目之处,因此还是应当以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为准。徐锴和段玉裁都是从小篆字形出发,才把“目”上面的字符解释为“十”,进而有“十目视”的附会。楷体字形不仅“”不见了,而且“目”中的两横变成了三横,看不出本来的样子了。

不过,关于“直”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也有学者有不同的意见。谷衍奎的《汉字源流字典》认为甲骨文字形中,上面的那条直线是标杆,会意为用眼睛正对标杆以测端直之意。而金文中的那个弧状字符是矩尺,以突出测量之意。徐中舒先生则认为金文的弧状字符乃是甲骨文那条直线的伪变。

《说文解字》:“直,正见也。”《左传·襄公七年》中有这样的定义:“正直为正,正曲为直。”“直”和“曲”相对,把弯曲的东西加以矫正叫“直”。由此引申出“直”最常用的义项:正直,公正,不偏私。孔子讲过很多什么是“直”的话,最有名的是:“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里的“直”指正直之道。如果别人对你有德,你要报之以德;如果别人伤害了你,你不能逆来顺受,忍辱偷生,而是要刚强不屈,采取正直之道去报复仇人。

孔子还说过:“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意思是:我对待别人,诋毁过谁?称赞过谁?如果有我称赞过的人,一定是经过验证才称赞他的。这样的人,就是夏商周三代遵循正直之道而行的人。所谓“直道”,当然是符合孔子定义的各种德行,从柳下惠的遭遇中也可以看出这一定义。

提起柳下惠,人们都知道他是个“坐怀不乱”的好男人,“坐怀不乱”的故事太为人们所熟知了,以至于遮盖住了柳下惠其他方面的光芒。柳下惠其实不姓柳,而是姓展,叫展获,字禽,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因为他的封地在“柳下”,死后的谥号叫“惠”,因此人们称他“柳下惠”。

柳下惠曾经在鲁国做过士师的官儿。士师是古代执掌禁令刑狱的官名。当时鲁国的朝政大权把持在权臣臧文仲手中,柳下惠的官职被臧文仲罢免了三次,有人劝柳下惠离开鲁国到别的国家去做官,柳下惠回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意思是:如果一直按照正直之道、正直的理念做官,到哪个国家不会被罢免呢?如果不按照正直之道、正直的理念做官,那又何必离开父母之邦呢?这就是柳下惠“直道事人”的原则,这个原则是被孔子所赞赏的。

我们回头再看看“直”的金文字形中那个“”字,就可以更清楚地明白什么叫“直道”,就是不隐瞒之道。正直之道无需隐瞒,因为就叫“直道”。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0: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