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玉树临风
字源

玉树临风

“玉树”原来是槐树

“玉树临风”这个成语是形容男人像玉树一样风度潇洒,秀美多姿。比如杜甫的名作《饮中八仙歌》,其中赞叹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但是“玉树”到底是什么树?很多人都以为真的是玉制成的树,各种辞典也从不多加解释,默认了这种误解。

西汉学者扬雄在《甘泉赋》中吟咏道:“翠玉树之青葱兮。”魏晋时期的《汉武故事》中载有“玉树”之典:汉武帝穷奢极欲,在宫外起神明殿九间,“前庭植玉树。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子皆空其中,小铃鎗鎗有声”。

但是西晋文学家左思在《三都赋》的序中讽刺说“扬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乃是“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最初出典的“玉树”确实是玉制成的树,但因为过于奢侈而遭到了后人的批评。

不过,六朝时撰写的《三辅黄图》一书却提供了不同的说法:“甘泉谷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三二百年物也。杨震《关辅古语》云:‘耆老相传,咸以为此树即扬雄《甘泉赋》所谓玉树青葱也。’”这是第一次出现“玉树”即槐树的说法。刘䧢(sù)所著唐代笔记小说集《隋唐嘉话》中也有记载:“云阳县界多汉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由此可见,汉代以槐树为“玉树”。

至于以“玉树”比人,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谢安问道:“你们子弟又关我们父母辈什么事呢?为什么我们父母辈总希望你们成才?”谢安的侄子谢玄回答道:“这就像芝兰和玉树,人们都想让它们生长在自己家的庭院里。”“芝兰”是香草,和玉树并举,那么玉树就不可能是玉制成的假树,而应该是真树,即槐树。

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朝见天子时,要面向槐树而立,后来就用“三槐”代指三公,再后来也泛指士阶层,士死后,坟上要种植槐树。郑玄解释说:“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

有一种槐树叫“守宫槐”,《尔雅·释木》中解释说:“守宫槐,叶昼聂宵炕。”“聂”,合;“炕”,张。郭璞注解道:“槐叶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为守宫槐。”晋人杜行齐注解说:“在朗陵县南,有一树似槐,叶昼聚合相著,夜则舒布而守宫也。”这种槐树的叶子,白昼闭合,夜晚张开,就像在夜晚守护着宫室一样,故称“守宫槐”。

不仅“槐”取“怀”的意思,而且槐树还能守护皇家宫室,因此槐树就作为士阶层的代称;相应地,士阶层中风度潇洒、秀美多姿的男子就以槐树为喻。古人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种德行,而“君子比德于玉”,代表士阶层的槐树于是就美称“玉树”。

这就是“玉树临风”这个成语的辗转由来。

《饮中八仙 其六 崔宗之》(『飲中八仙 其六 崔宗之』),胜川春章绘,十八世纪七十年代。

胜川春章(勝川春章,1726—1792)是活跃于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浮世绘师,留下了精确把握人物特点的逼真“役者绘”,晚年又涉猎“肉笔美人画”(亲笔绘制的浮世绘),以细腻优雅著称。这一幅画的是“饮中八仙”之一的崔宗之。画中似是春日郊外,山水花木间,一美少年席地而坐,右手撑地,左手高举,身前酒瓶酒盏罗列,神情是沉醉于美酒和自我世界中的样子。

崔宗之,唐滑州灵昌人,名成辅,袭封齐国公,历左司郎中、侍御史。工诗,与李白等诗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从杜甫诗句看是一个英俊潇洒的风流人物。胜川春章笔下这位“皎如玉树临风前”的少年,似乎多了些稚气柔弱,少了“白眼望青天”那种睥睨一切的豪迈自在。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2: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