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牝鸡司晨 |
字源 | 牝鸡司晨“牝鸡”到底是什么鸡?“牝鸡司晨”是一个成语,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非常之低,通常使用于书面语中。想知道“牝鸡”到底是什么鸡,就得了解古人关于动物性别的分类。 古人对动物性别的分类很细:“飞曰雌雄,走曰牝牡。”飞禽的性别分为雌雄,走兽的性别分为牝牡。其中雌性的走兽称作牝(pìn),雄性的走兽称作牡。因此“牝马”就是母马,“牝牛”就是母牛,那么“牝鸡”也就是母鸡。 “牝鸡司晨”这个成语出自《尚书·周书》中的《牧誓》一篇。《牧誓》是周武王起兵伐商,在牧野决战之前的誓辞。周武王作此誓辞时引用了古人之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这句比周代还要久远的格言分为两个部分:“牝鸡无晨”,母鸡没有在早晨打鸣的道理;“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如果母鸡在早晨打鸣,那么这户人家就一定是要衰落了。 母鸡当然不会在早晨打鸣,因此西汉学者孔安国解释这句格言的隐喻是:“索,尽也。喻妇人知外事,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周武王引用这句格言,意在讨伐殷纣王唯妲己之言是听,暴虐百姓,从而为自己伐商奠定了政治合法性。从此之后,“牝鸡司晨”就成为妇人干政的专用名词,同“红颜祸水”一样,是对古代中国女性的最大诬蔑。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史书对她评价极高,原因之一就在于不参与政事。据《新唐书·后妃传》载:“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 明代学者方孝孺在《戒妖文》中写道:“牝晨羝乳,人以为异,斁伦败俗,其祸尤著。”“斁(dù)”是败坏之意。“羝(dī)”是公羊,当年匈奴将苏武放逐于北海,让他放牧公羊,言明“羝乳”方可归汉。公羊当然不可能产乳,而竟然与“牝鸡司晨”相提并论,都被视为妖异之事,由此也可见男权社会对女性歧视之深。 ![]() 《历朝贤后故事图册》之『含饴弄孙』,清代焦秉贞绘,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历朝贤后故事图册》共十二帧,取材自历代有良好德行的皇后、太后的故事,她们或勤俭仁厚,或贤淑孝顺,或不问政事,或不佞外戚,旨在宣传伦理纲常,给后宫妃嫔们树立行为楷模。图中仕女形象柔弱,设色浓艳,楼台界画精工。这帧图的主角是东汉明帝明德马皇后,她性格温和大度,生活节俭,无子,在养子刘炟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从此不问政事,专心含饴弄孙。作为后宫女子,马皇后是比较幸运的,虽然无子,但她与明帝始终夫妻恩爱,当了太后也备受养子尊敬,只是未能长寿。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