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魏徵)

汉字身世小档案

■ “羹献”是指用人吃剩的残羹养狗,养肥后可以献祭于鬼神。因此“献”会意为献祭。

■ 古代举行祭祀的时候还要献酒三次,称作“三献”。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是为“三献”。

■ “三献玉”来源于和氏璧的故事,意思是怀才难遇知音。

■ “献曝”“献芹”的意思是谦称自己的礼物微薄或者建议浅陋。

“献”是个非常有趣的汉字,它的本义和引申义都跟古时候的祭祀制度不可分割。

献,甲骨文字形❶,这是一个会意字,右边是一只犬,左边是一只鬲,鬲是鼎的一种,用于烧煮或烹炒的炊具。金文字形❷,左边鬲的形状有所变化。金文字形❸,左边又像鬲又像鼎的样子。金文字形❹,左边的鬲上铸有虎形斑纹作装饰,也有学者说是声符。小篆字形❺,直接从金文字形而来。楷书繁体字形❻,同于小篆。简化后的简体字,左边鬲的形状完全失去了。

《说文解字》:“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徐中舒先生认为金文的虎头形是指在鬲中煮虎作牺牲。犬是古人最早驯化的六畜(马、牛、羊、豕、犬、鸡)之一,用于祭祀宗庙的犬叫“羹献”,所谓“羹献”,是指用人吃剩的残羹养狗,养肥后可以献祭于鬼神。因此“献”会意为献祭。白川静先生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祭祀时向神供献的祭器,要事先用犬牲之血清祓,清除污秽方才可以祭献。这种清祓过的鬲形祭器就叫作“献”,引申而为动词,献祭、进献、奉上的意思。有了这些引申义之后,“献”就不专指献犬了,献禽、献羔、献酒,都可以使用“献”字。

古代举行祭祀的时候还要献酒,献酒三次,称作“三献”。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是为“三献”。魏徵有诗“八音斯奏,三献毕陈”,奏乐的同时还要“三献”。祭祀宗庙的礼仪非常复杂,从一献、二献,直到九献的规定,包括穿的衣服、戴的礼帽、供的祭酒,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此处不赘述。

古诗文中经常出现“三献玉”的说法,贾岛有诗:“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这个典故出自著名的和氏璧。楚国人和氏得到一块宝石,先献给厉王,玉人鉴定为石头,厉王砍掉了和氏的左足;厉王死后,又献给武王,武王砍掉了和氏的右足;武王死后,和氏抱着这块宝石哭了三天三夜,泪血俱下,文王的玉人剖开宝石,这才发现真是美玉。后人于是用“三献玉”作为怀才难遇知音之典。

除了献玉之外,还有献曝、献芹的典故。列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位贫穷的田夫,过冬的时候仅能穿得起破烂的粗麻布衣服。春天到来,田夫暖洋洋地晒着太阳,觉得天下的享受莫过于此,突发奇想,对妻子说:“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他竟然天真到以为别人都不知道晒太阳的享受,想把这个秘诀献给国君求赏!乡里的富人对他说:“过去有个喜欢吃胡豆、麻秆和芹菜梗的人,推荐给富人,富人一吃之下,却难以下咽。你就是这样的人。”后人于是用“献曝”“献芹”谦称自己的礼物微薄或者建议浅陋。嵇康在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写道:“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就是讲的这个故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2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9:02:48